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中的城市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我们党提出的政治命题和战略任务,又是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从方向上赋予了城市精神以质的规定,指导着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而城市精神则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并赋予其鲜明的城市特色。因此,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中的城市精神培育与弘扬,就成为时代要求与实践发展提出的崭新理论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从逻辑体系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又相辅相成的四个方面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是指引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共同支撑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前三个内容的指导下,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全社会应该形成的文明生活方式的具体概括。
由上述四个方面内容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各个方面,是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旗帜,理所当然地指导着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反过来说,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促进城市现代化、提升市民素质、引领精神富有的有效举措,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高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二、城市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现
城市精神是对城市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的高度抽象概括,包括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态度、精神风貌、思想道德、文明意识,等等。城市精神既是对传统城市历史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现实城市理念、城市建设、价值目标、人文风貌的概括和升华。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一个城市表现出来的精神,既具有与其他城市一样的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广泛共性,又具有自己所在地域文化培育出来的独特个性。它是在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前提下,概括提炼出来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城市文化精髓。
城市精神体现了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实质与核心,是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城市精神体现了突出的时代特征,它代表的是一座城市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明确城市精神的定位,就必须加强对时代脉动的把握。城市精神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它与城市的风土人情和习俗传统息息相关,是城市在长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孕育出来的观念和意识。城市精神彰显了广大市民共同秉承的精神价值,是市民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规范着市民的行为,体现着市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一个城市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广泛的市民认同的基础之上,城市精神的塑造才能持久地获得丰沃的养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新时期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政治命题和战略任务,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要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保证其实施,并通过具体的环节使其落到实处。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就是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抓手,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达方式。城市精神培育与弘扬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独特历史积淀,会极大地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提炼和塑铸城市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更加深入民心,在广大市民的思想中得到升华,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的时代价值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精神。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城市品质,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树立坚定的共同理想,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现代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既包括了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也包括城市文化、发展环境、市民意识、管理水平等软实力。对一个城市来说,硬实力是基础和依托,软实力是灵魂和核心。城市精神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风貌和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核心,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作为一种软实力,城市精神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推动作用。卓越的城市精神,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导着市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能有效地增强市民对居住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市民热爱生活、积极工作,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励市民勇于竞争、敢于成功,不断有所开拓、有所创新。因此,顺应时代的要求,一个城市不仅要增强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更要提升精神、文化等“软实力”,在市民心中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共同的精神支柱。这就特别需要有一种把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凸显时代要求、指引未来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的城市精神,引领广大市民奋勇前进,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内在要求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的“硬件因素”,又包括城市精神、城市历史、地域文化、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内涵的特色的“软件因素”。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城市精神是城市品质中属于内涵特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一种强大外溢的凝聚力、亲和性,具有自身独具的魅力和光彩,对于展示一个城市饱满的精神形象,提升城市的品质,有着重大意义。
(三)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形象是一个客观存在,是城市性质、功能、建设水平、文化氛围等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既有物质外感形象,又有内在精神形象,是城市物质外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美好的城市形象展现了城市精神源于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内在魅力。两者的有机统一,为城市的健康均衡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保障,促进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稳步提升。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的内质,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城市之魂。城市精神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积淀,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因此,要塑造城市形象,就必须重视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四)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是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文明又是具体体现在市民素质上。一个地区的城市精神,是这个地区市民综合素质的体现,它能够凝聚起全体市民的共同意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使全体市民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市民的思想修养、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行为方式等在精神感召中得到提升,从而不断打造与社会和谐相匹配的社会人文基础和精神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进程中,需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和高素质的文明市民。培育弘扬城市精神,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规范、引导人们维护城市形象,争做文明市民,随着认识的深化,这种精神会内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进而促进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五)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是引领精神富有的重要实现形式
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奋斗目标。引领精神富有,既要关注市民对知识水平、人文和科学素质、道德素养,以及理想信仰、价值观等精神范畴的拥有及创造程度,也要关注市民由此获得的精神需求满足度和展现的精神状态。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与引领精神富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市精神是引领精神富有的重要内容,城市精神与精神富有同属精神领域,在内容上有共同之处,双方互相包含、互相促进。另一方面,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关系建设精神富有的大局。培育与弘扬城市精神是引领精神富有的重要抓手,是引领精神富有的具体实践形式,而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又需要以精神富有为目标指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