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语教学行为-目标的内在运行机制

外语教学行为-目标的内在运行机制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在进行语言教学中,不能回避对外语知识的教学。外语操作行为中的5个方面又并非孤立的,他们是自成体系的有机教学系统。外语操作行为从教学行为的目的来看,是教学行为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外语操作行为不仅仅是教学行为的目标,它还充任了外语教学的方式或手段,因为在外语教学中,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和外语运用能力的获得和形成又是通过外语操作行为来实现的。
外语教学行为-目标的内在运行机制_外语教学心理学

第二节 外语教学行为-目标的内在运行机制

从最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目标,二是间接目标。前者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后者主要包括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知识。一门独立的完善的语言通常包含一个完善而复杂的知识体系;外语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行为。显然,在进行语言教学中,不能回避对外语知识的教学。但是,语言又并不是一门纯知识性的学科,语言是人类进行文化、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通常情况下,教学语言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学以致用。所以,从大的方面,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两个方面:外语知识与外语运用(如图7-6所示)。

img31

图7-6 外语教学目标结构

一、知识目标教学

在外语知识教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语法与词汇。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两个要素。语法、词汇既是一门语言的外在的建构体,又是语言学习的内在的心理建构体。只有在语法与词汇的作用下,语言学习才具有可能的基础。除了语法与词汇之外,外语知识还包括外语语言背景知识,例如历史、地理、思维习惯、人文风情等。语言背景知识影响着语言的交流。语言背景知识从语言学角度和外语教学的角度,它是服务于语言的表达的,因为学习外语的背景知识,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外语的掌握和运用更加规范和地道。同时,语言背景文化知识又是通过语法和词汇反映出来的,例如,在英语中有一些词的词义,如一些惯用语、习语就包含有一定的历史典故。这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情况。在英语语言中,举一个这些年英文报刊较常用到的gate一词为例,gate一词本意为“大门”,可是自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Water Gate事件之后,不断被媒体引用,结果本为十分简单的Gate一词便具有了新意,那就是与总统或政府高层的政治丑闻相关联起来。可见,语言背景知识常常是附着于一门语言的语法、词汇知识的。在教学中,它服务于语法和词汇的教学。

以英语为例,来分析英语知识的语法、词汇、英语背景知识。图7-7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内部结构。

img32

图7-7 英语知识结构

作为英语知识这一维度,英语知识的教学与学习的内容大致就如图7-7所示。图中仅仅是英语知识的结构主构架。而实际上,英语知识是更为完善和系统的。英语知识是具备较为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大结构中有小结构,小结构还有它自身更小的结构。因此,图中的知识结构中的分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可以细分,直到分到最后,所有的英语知识都有它的实例作为支撑,形成众多的具体的知识节点,这些知识节点事实上就成了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语言运用的连接点;并且,在英语语言知识体系中知识的各个分支也是相互联系的,而形成了严密的知识网络。

在语言教学中,由于语言的实践性特性,只有实例支撑的语言知识才是有机的,有活力的,才易于学习。我们也只有通过实例讲授的英语教学才可能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所以,知识结构是可以一直再分的,直到以一定的典型运用实例及众多的灵活运用的实例支撑为止。

语言的基本功能在于它的交际符号功能。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认知语言符号,能听懂读懂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不难看出,外语知识的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目标系统中仅仅是教学手段而已,最终的目标还是语言的运用。知识的教学服务于能力的教学。但知识的教学又是重要的,无知识教学的外语教学终难以达到能力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在作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是不能绕过知识教学这个环节的,从这种角度看,外语知识的教学既充当着外语教学的手段,又是外语教学的目标,或者说是一种手段性的教学目标。

二、外语运用能力教学

外语语言的运用或外语的操作行为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学生的语言学习最终落实到这五点上。通过对听说读写译的心理分析,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观点,这五种操作行为并非具有同样的心理功能。它们是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行为的。听、读是信息的输入式处理,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听是通过听觉感官的信息输入,而读则是通过视觉感官的信息输入。前者的信息加工是通过听觉形象表征与语义表征共同进行的,后者的信息加工是通过语词的视觉形象表征与语义表征共同作用的。说、写是信息的输出式处理,而译(包含口译、笔译)则同时包含了信息的输入输出处理。

外语操作行为中的5个方面又并非孤立的,他们是自成体系的有机教学系统。例如,听说结合、读写结合、听读结合等等。另外,它们还可以是在每一种操作行为方面进行不同语言材料的操作练习,如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的听力训练,如对话、故事、新闻等;也可以是不同语法定向的听力训练,如现在时表达训练,进行时表达或听力练习以及各式各样的专项听力训练,例如精听、泛听、带指导的听力训练等。因此,操作行为训练也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行为。

外语操作行为从教学行为的目的来看,是教学行为的最终目标。教学行为的效果也最终只能通过学习者的语言操作行为反映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外语操作行为不仅仅是教学行为的目标,它还充任了外语教学的方式或手段,因为在外语教学中,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和外语运用能力的获得和形成又是通过外语操作行为来实现的。因此,可以看出,尽管外语教学的最终外语能力体现在学习者的外语操作行为,即听说读写译上,但是在教学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外语知识的教学与外语操作技能的教学却又是互为手段,互为目的的。知识的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外语操作技能的形成,同时,外语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等)的获得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操作行为获得的(如图7-8所示)。

img33

图7-8 外语操作技能结构

三、外语知识与言语技能的内在联系及其教学效能

通过对外语教学目标分析,外语教学目标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外语知识和外语语言技能,这两个方面又分别分为语法、词汇、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8个目标元素。外语教学的8个目标元素就是8个教学指针。就知识、能力的平衡发展而言,这8个目标元素应是平衡协调的,教师可通过相关测试,信息收集,学生及社会的信息反馈来控制各目标元素的平衡发展和整体的教学运行。

出于不同的教学层次或不同的培养方向,这8个目标元素可以有一定的消减或予以不同的注重。如在基础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外语知识本身就不多,于是,语言文化知识的教学通常被弱化,一般不专门开设此课,把相关的知识融入其他的教学里面,这时,知识教学的三个目标元素就变成了两个。另外,语言的操作方面,听读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输入处理,而说写又主要为信息的输出处理,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未来培养方向来确定教学的整体平衡与培养重点。于是在语言技能上的目标元素就可以变成两个、三个或四个。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外语教学在教学的整体运作上又是通过目标元素进行调控的。目标元素控制保证了教学的目标方向性。

另外,外语教学中的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并非简单机械地构成外语教学目标。在传统外语教学观看来,外语教学包括外语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两个方面,它们是外语教学行为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但是,对于教学行为的这两个方面是如何促进外语学习者综合外语水平的提高,人们并不清楚。

现代知识观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个部分。外语教学的对象是语言,一门实践性学科,对于这样的学科的教学而言,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尤显重要,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而言,外语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应用,而不是作为纯知识对象来学习的。前面所讲的外语知识就相当于陈述性知识,外语的操作技能知识就相当于程序性知识。这类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以条件化的一系列产生式系统进行编码的。学习者能根据具体环境的需要自动化地进行相应的言语操作行为。策略性知识是统揽前两者知识的。外语学习的策略性知识指的是有关外语学习本身的知识,如外语学习的方法、目的、手段、作用等诸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外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下,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仍然是教学中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但同时也应把策略知识的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现代知识教学观认为,陈述性知识是可以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其转化的原理为典型训练和大量的变式训练(如图7-9所示)。

img34

图7-9 知识转化模式

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这种知识的转化,其目的是增进学习者的动手实作能力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转化实质上就是知识的技能化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