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将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占据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上。

一、所有制结构

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将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来坚持。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占据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敏锐地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尽快形成国有企业的新优势。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有两个重点:一是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二是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第一,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一是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培育外汇市场,积极发展保险市场等。资本等各类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要建立和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基于这一优势,为了提高中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要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地向城市和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要规范发展土地市场。中国人均耕地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四十,在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要严格限制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化,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要发展土地市场,更多地用市场手段节约土地,杜绝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今后,需更好地规范和发展土地市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此外,还要进一步发展技术、咨询等要素市场。

第二,要深化价格改革,重点放在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上。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缺点十分明显,并且难以在短时间内从根本转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偏低,资金价格低、水价低、地价低、矿产品价格低、汽油和天然气价格低,资源的稀缺程度无法透过价格来反映。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使它们的价格能很好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必须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有很多资源产品的开采和使用,往往是以损害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所以它们的价格还要综合反映出环境损害和生态破坏成本。国内外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最灵敏的手段,运用价格杠杆,能最有效地让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认识资源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节约使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目的,并促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商品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致力于打造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联结,有效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要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产业形态,培育各类市场流通主体,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转变营销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方面,要将维护食品、药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打击各种商业欺诈活动和哄抬物价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企业和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步伐,建立有效的信用激励制度和惩戒制度,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行为,打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他分配方式作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伴随着中国所有制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所以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分必要。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这样的分配制度所贯彻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参与。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人们的收入存在差异,有其客观必要性。首先,是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其次,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行,使得不同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产生质和量的差距,这也必然会导致收入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价值规律办事,同时在竞争下产生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出现不同。最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三、宏观调控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就是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能够得到更好的处理。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改进计划方法。

在新时期,中国仍然要以科学发展观这一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科学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一方面必须保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控制自发的市场机制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当是制定指导性的计划。计划工作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