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流系统的设计策略

物流系统的设计策略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中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技术,下达命令、监控和反馈信息,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在,可以使企业的订货、发货和产品储存等活动更加及时、准确,工作效率更高。物流保证系统是通过政府在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对物流的作业系统提供正常运行的保证,对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畅通无阻的保证。物流系统应强调对质量过程的实时监控,而不仅是结果抽查。
物流系统的设计策略_市场营销学理论与实务

一、物流系统的概念

(一)物流系统的概念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设计是指经过系统分析,完成物流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体系的构想,形成物流系统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的过程。企业在设计物流系统时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首要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以科学的设计方法确定物流系统的设计程序。

(二)物流系统的组成

现代物流系统是典型的现代机械电子相结合的系统,由半自动化、自动化及具有一定智能的物流设备,计算机物流管理和控制系统组成。具体可将物流系统分为物流作业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保证系统三个部分。物流作业系统是指运输、储存等各物流要素在作业过程中,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各要素紧密联系的整体组合。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中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技术,下达命令、监控和反馈信息,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在,可以使企业的订货、发货和产品储存等活动更加及时、准确,工作效率更高。物流保证系统是通过政府在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对物流的作业系统提供正常运行的保证,对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畅通无阻的保证。物流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二、物流系统的设计思想、原则及评估标准

(一)物流系统的设计思想

1.服务营销的思想

任何一种事物都要经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物流管理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物流观念是以现有的产品为出发点,企业总是力图寻找费用最少的途径,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种观念是以现有产品为中心的供应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更加强调和倡导物流管理服务于市场营销的思想。这种观念不是以企业现有的产品为出发点,而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思考问题。以消费者的各种需要为前提,以此需要安排企业的一系列工作,企业的有关物流活动都要为满足顾客需要和提高市场营销绩效服务。总之,就是在物流管理中贯彻市场导向,这就是服务营销思想的实质。

2.科学设计的思想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物流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像运输、储存等问题是可以被量化的,但是像物流系统的设计、制度的规定等却是不可量化的,所以物流系统在设计时应该确立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系统设计的科学合理。

(2)外部分析与内部分析相结合。物流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连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受到外部经济、科学技术等要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系统内部运输、储存等功能环节的不平衡以及各物流功能间的制约与影响。所以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时,要将系统内外的关联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物流系统在建立和运作时,各功能环节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常常会出现各子系统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企业应尽可能确保两者利益实现的可能,但如果矛盾是不可调谐的,则必须要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和运作物流系统。

(二)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

物流系统在设计时应遵循灵活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即系统的设置能够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动,并能方便地进行调节。操作工人、机器设备、物料、工厂布局、生产手段及计量等都应具备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需求量波动及需求结构的改变;物资从供应商连续不停地向顾客流动,使中间无滞留和停顿,达到物流无瓶颈的状态;同时物资在各环节之间有一个比较恒定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在销售、生产和采购等各环节之间分别建立各自的监控方法,通过转换使其整体步调一致,并能比较准确地预见需求的高峰期,以便能在全过程平衡物资的供应。综合运用以上原则就会形成一个对顾客的要求作出敏捷反应并达到增值目的的物流系统,尽量避免常见的工作量不足或加班加点的情况,同时也要求企业的资源配置面向过程,从而克服因传统配置资源办法、分工原则导致的节点多、信息不流畅等弊端。

(三)物流系统的评估标准

物流系统存在于众多行业中,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技术差异性,常常导致系统的设计原则不能同具体环境有效地结合,所以企业应同时配有一套比较客观的评估标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估。

(1)系统的存货水平。系统的存货是描述各产品不同时段、在各个环节的定期瞬时存货量,包括主要供应商产成品库存、本企业原料、在制品各环节成品以及经销商库存的情况。本企业在制品库存应该细化到工序间各品种的瞬时情况,存货识别不单是衡量企业资金占用情况的重要标准,它更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存货降低是对物流系统灵活、连续、简洁和均衡的综合反映,物流系统的库存应做到能提示企业的问题,减少隐患。

(2)系统的提前期。提前期是指为按时完成本工序工作,需要以前工序提前开始的时间,包括排队时间、运输时间、准备结束时间以及加工时间。对物流系统提前期的评估既包括工序的总提前期,又包括从后面工序到前面任一工序的提前期,也包括任一工序与其前面任一工序的提前期。缩短提前期,意味着经济制造批量、经济订货批量价值的降低,是物流系统灵活性原则的要求。

(3)系统的均衡性。良好的系统安排应是一个均匀的线性进度,相对稳定的品种和量的分布,是物流系统连续均衡原则的要求。包括最终产品预测的准确性及物料流程的运输准确性、生产准确性、供应准确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4)系统的运行质量。利用过程控制,时时统计各工序次品率、报废率和返修率,提供报告数据,并不断对检查点数目进行测评,逐步减少测点数目。物流系统应强调对质量过程的实时监控,而不仅是结果抽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理想的物流系统是零库存、零准备结束时间、提前期接近加工时间、零搬运、零次品及无停机保养。

三、物流系统的设计程序

企业在计划与设计物流系统时,有许多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物流中心的数量及位置、物流中心的最佳库存与服务水平、运输设备的类型与数量、运输路线和物流管理的技术等。这些问题涉及的数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都非常复杂,一般可以有多个备选方案。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物流系统,没有一个物流系统可以适应所有的企业,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物流系统,通常情况下企业都按照以下这三个阶段有序地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问题的定义与计划

这一阶段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即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计划,它为整个计划提供了基础。

1.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由现状分析、机会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三方面组成。现状分析包括内部、外部、竞争和技术的评估与分析,分析的目的是寻找改进的机会;机会分析是指通过评估与分析,可以发现改进的机会,通过当前的物流过程与实践进行评价,确定具有改进潜力的方面;成本-效益分析中的效益包括服务的改进与成本的降低,服务改进包括货物的可得性、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现有客户的忠诚及吸引新客户。

2.项目计划

物流系统设计一般程序中的第一阶段的第二项工作是对项目进行计划,由于物流系统的复杂性,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项目计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的确定、约束条件、制定衡量标准、分析方法和项目计划。

(1)目标的确定包括物流系统改进的成本与服务期望,目标必须以可度量的方式表示,同时也可以以总成本为约束条件,在物流总成本预算内设计达到客户服务水平最高的系统。

(2)约束条件是指在潜在机会分析的基础上,对允许的修正范围做出的限制,限制的性质取决于公司特定的环境。

(3)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要一个用以评价项目的成功与否的一定的衡量标准。

(4)当确定了目标,明确了约束条件并制定衡量标准后,就要选择分析的技术,对分析技术的选择必须考虑评估项目的问题和所需的信息。

(5)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应当制订一个项目工作计划,并确认完成计划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二)收集和分析数据

1.假设与数据收集

假设与数据收集包括四个方面:

(1)确定数据收集,只有在确定了要采用什么样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后,才可以有效地组织整理数据,避免因无序收集造成信息混乱的情况。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有数学规划法、计算机仿真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每一种具体的方法对数据量的要求以及对数据组织的要求都不一样,实际应用中,有些方法还要求先建立模型。

(2)给出假设前提,任何物流系统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一些有根据的假设给出。这些假设包括市场、产品的变化,企业产品的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由于技术进步或其他原因使需购置的设备被淘汰的可能性等。

(3)确定数据源,主要是指确定各类数据发生在什么地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一些数据可能还要确定须由某些人去收集。对于企业自身的销售量,客户分布以及运输量之类的数据可以从企业的历史记录中获得;整个市场的分布、运输线路的公布以及相关政策的技术要求之类的数据则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去获得;有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专业咨询机构获得的数据;对于竞争对手的一些数据,有些可以在公布出来的材料中获得,有些则要通过交换的方式获得,还有一些可以通过购买或咨询的方式获得。

(4)收集数据,前期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就可以开始收集数据了。这一步花费的时间可能较长,而且往往容易出错。在很多情况下,出错是因为忽略了某些重要因素对综合物流的影响,采用在非代表性的时间段内的数据同样是一项错误。因此,收集的数据应该注意其有效性、代表性和适用性。收集完数据以后,或者与收集数据同步,就可以开始数据的分析工作。如果同步进行,必须考虑到数据的更新问题,这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量和收集数据持续的时间长短来决定。分析数据应该密切结合第一步中确定的问题,给出解答或备选方案。

2.分析数据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通常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定义所分析的问题,确定了问题可接受的范围以后,可以减少数据分析的复杂性,缩短数据分析时间。因此,须先估计出某项决策对综合物流影响的大小,然后再确定可以接受的范围。

(2)基本方案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分析数据,然后将结果和过去的数据相比较。对那些有较大变化的数据要特别注意,检查其是否存在错误。不准确的数据,输入过程中出错,分析手段不合理等都有可能产生错误。发现错误后必须检查错误来源,对分析程序加以调整。

(3)方案比较,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其内容包括:检查第一步提出的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是否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分析方法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提出建议并对各方案作一些调整。

(4)灵敏度分析,完成前面的分析以后,再对提出的几个备选最佳方案进行灵敏度分析。

(三)建议与实施

当进行完前两项内容之后,企业需要在可行性最大的几个方案中向管理层推荐2~3个最佳方案,简要介绍这些方案优于其他方案的地方,并对这几个方案做出一些比较,说明各自侧重点的不同,优劣分别在什么地方。然后对推荐的几个方案进行成本评估,这时要考虑到企业中长期的发展。可能某方案要求的前期投资比较大,但是在对企业发展一定的估计前提下,该方案可以使企业的物流系统在同行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技术优势,这一点对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进行风险分析,判断市场可能产生哪些变动,这些变动对所推荐的方案影响有多大。

四、物流系统设计的内容

(一)管理方式的设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管理的思想已经逐渐改变,传统的物流关注的是物流运作的成本,而现代物流管理更注重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和由此带来的增值部分。企业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以一体化管理的思想来加强管理。物流活动涉及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顾客之间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加其价值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对企业本身而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实现商品的各种效用,从而满足顾客对商品价值的需求,其中商品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实现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的物流管理也要以此为依据来开展。

1.用订单推动物流各环节的运作

传统物流管理认为物流是满足生产和销售需要的手段,现代物流管理则将物流看做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方式。因此,物流一体化管理把顾客订单作为推动各项物流活动的原动力,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此来制订分销计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使采购的每一个零部件和生产、分销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有需求的。在实时订单信息下,物流系统快速组织生产资源,实行准时采购和准时生产,并把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顾客手中,使采购、生产和销售同步化、并行化运作,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市场的响应速度。

2.统一管理、协调运作,消除系统运行的障碍

物流活动常常与多个部门有关,单纯依靠一个职能部门来管理这些交叉活动可能会使经营效率降低。在以往的物流管理中,虽然各部门都做了大量合理化工作,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管理,致使跨部门的物流活动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要达到物流活动的协调统一,由一个综合的物流职能部门管理效果可能会更好。物流一体化管理正是通过物流部门对企业物流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消除各部门连接处的重复操作和多余环节,挖掘部门之间结合的价值,降低物流成本。单个企业的活动只是价值创造过程的一部分,最终顾客价值需求的实现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而传统企业间的物流活动是以输赢关系来维系的,竞争和冲突多处于合作过程的主导地位,所以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更加不合理。企业间结合价值的挖掘,主要是通过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消除企业之间的重复管理和资源浪费,克服多余的生产、不必要的移动以及无效的库存。例如将制造商和供应商零件库存整合为一体,由供应商来控制库存水平,并对零件质量负责,双方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共享需求和生产信息,进行切实的合作。这样不仅节省了资源,而且库存水平大大降低,供应链上的价值就真正被挖掘出来了。

(二)物流中心的规划

在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合理确定,对于企业、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其规划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规划的主体

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商业圈体系中,物流中心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中的节点,更多地体现为道路运输系统的基础结构,也是不同运输方式选择决策的抉择点和协作、协调相结合的部门。所以中国大范围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导、组织制定的。物流网络、物流中心及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筹资、融资、建设及运行密切相关。投资主体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营企业也将成为主体之一,同时还涉及外国资本投入物流基础建设的运作方式。

2.布局与选址

物流中心布局与选址是很复杂的问题,涉及法律、法规、规划、土地使用权、物流业务种类、物流设施、筹资能力、交通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因此,物流中心布局选址所涉及的一些关键因素,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或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进行选址工作。在选址与布局过程中,常采用以下列三种方法:

(1)解析技术。这是一种物流地理重心方法,它根据距离、重量或两者的结合,通过在坐标上显示,以物流结点位置为变量,用代数方法来求解物流结点的坐标。

(2)线性规划。这是一种最优化技巧,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战略和战术物流计划与设计工具,它一般是在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许多可用的选择中挑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

(3)仿真技术。它通过模拟仿真在选址与设计中的实际条件,来确定物流中心的选址与设计。目前仿真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静态仿真;一是动态仿真。

3.规模的设计

根据市场总容量、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竞争对手的状况,决定物流中心的规模。规模设定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1)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

(2)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市场总容量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正确地分析竞争形势就不能正确地估计出自身能占有的市场份额。如果预测发生大的偏差,将导致设计规模过大或过小。估计偏低,将失去市场机遇或不能产生规模效益;估计偏高,将增加投资,从而使企业效率低下。

4.设施规划与设计

在预定的区域内合理地布置好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其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简化作业流程和降低成本。设施规划与设计应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以运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保证投入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物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5.软硬件设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一般来说,软硬件设备系统的水平常常被看成是物流中心先进性的标志,因而为了追求先进性就要配备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在投资方面带来很大的负担。但是从功能方面来看,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是衡量先进性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对于物流中心的建设,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贯彻软件先行、硬件适度的原则。也就是说,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软件的开发,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而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则要根据我国资金不足、人工费用便宜及空间利用要求不严格等特点,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更多选用一般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装备。例如仓库机械化,可以使用叉车或者与货架相配合的高位叉车;在作业面积受到限制,一般仓库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建设高架自动仓库。

总之,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是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也很广泛,必须有众多专家参与和先进理论作指导。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决定了物流中心各功能要素的合理布局,对物流中心的运营效益和效率等都带来先天性、长远性的影响。因此,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必须进行科学性、先进性和严密性地分析和设计,才能保证布局的基本合理,才能保证物流中心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其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三)销售配送物流的设计策略

1.通过完善企业的配送中心来进行销售配送

完善自有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全部的配送业务,可以通过两种具体的策略来实现:

(1)组建综合性的大型的配送中心,由其来承担全部的配送业务,对销售配送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2)建立配送分中心,由各个分中心分别承担不同商品的配送业务。

完善自有配送中心,既承担本企业全部的配送业务,而且也为其他企业提供配送服务。企业可以授权自有配送中心接受公司的直营店、特许店及系统外零售店的订单,并负责商品采购职能;或者是将自有配送中心从连锁公司中分离出去,成为物流公司或物流子公司,物流公司实行独立核算。

2.将所有的销售配送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

企业自身只拥有小型的物流中心或完全不拥有物流中心,在不扩大自有配送中心的规模的同时,将企业所有的商品销售配送业务从一个地区发展到另一个地区时,先在当地寻找一个符合企业配送要求的物流配送公司,然后才发展该地区的销售业务,以更好更经济地确保物流的及时有效。

3.采取同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共同配送商品

(1)这种方式又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由企业的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指独立核算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可能是由专业的物流公司建立的,也有可能是大型的连锁公司独资兴建或控股的物流子公司兴建的。这类公司不仅承担物流作业,而且往往也兼有采购和批发的职能,实际上是一种可以从事物流作业活动的配销中心。

(2)由厂商联合原配送中心配送。厂商联合原配送中心,即在厂家与批发商或供应商与连锁总店之间进行共同配送。一是将不同厂家和不同批发商按区域进行统一分配,每个批发商只负责特定区域的商品配送,在这些区域除配送自己经营的批发商品外,还负责在这一区域配送其他批发商的商品,在其他区域,别的批发商同时也为他提供同样的服务。二是众多厂商通过配送中心的共同配送向众多的连锁总店配送商品,每个厂商都将要配送给各连锁店的商品先配送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为各连锁店进行共同配送。

(3)由商业企业的配送中心配送。商业企业的配送中心,即由批发商、零售商和连锁公司共同组建的配送中心向同一地区众多的零售店铺进行共同配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