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互联网+教育”
通俗来讲,“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1]。互联网成为变革传统教育的一大契机,但它只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造升级,其目的不是去颠覆传统教育,更不是颠覆当前学校的体制。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再加上“免费使用”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犹如一场海啸,席卷整个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浪潮。“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不仅变革了教育技术,对原有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也是一次深层次的影响。
“互联网+教育”形成智慧教育[2]。在“互联网+”的时代,一所学校、一个教师、一间教室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改变;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教师由你选的新的教育模式不断涌现,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魅力。微课、Mooc(慕课)、翻转课堂、智慧教育,都是“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所形成的新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师生在网络和技术的支持下,在师生分离状态下实行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国内学者对“互联网+教育”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李碧武(2015)[3]认为“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他认为“互联网+教育”从本质上看,是对传统教育的重构,从应用形态上来看,“互联网+教育”,既包括教育管理信息化,涉及社会和生活、科技和文化的多元化课程,还包括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方式和依托互联网的在线学习,这些优势是传统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平和光和杜亚丽(2016)[4]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进行深度交汇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朱月翠和张文德(2015)[5]将“互联网+教育”定义为教育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教育资源无所不在,学生可以按需动态索取;教与学模式发生变革,泛在学习、互动学习成为主流;教育管理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使决策更精准、科学。总而言之,“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套在传统教育的躯壳上,而是把互联网的理念浇灌和渗透到教育的最深处,催生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二、“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更加公平
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各种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空、权利、文化、政策、制度、关系等,在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优化分配,以期投入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6]。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资源配置最终追求的依然是效率和公平。教育资源具有复杂性、碎片化特点,而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型方式,“互联网+教育”可以使配置达到最大优化和公开化,提升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促进教育公平。首先,“互联网+教育”可以最大化发挥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因为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一位优秀教师去为成千上万的学生服务,而每个学生只需要一个移动终端并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随意挑选心仪的授课教师。其次,“互联网+教育”可以加强跨地区、跨行业、跨时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不仅可以丰富资源的内容,减少资源的低水平利用,还可以缩小甚至消除传统教育因时空、地域和师资力量上的差异所导致教育资源上的鸿沟,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接触到同等量的优质资源。只有教育资源的配置达到均衡化和最优化,教育公平问题才会得到妥善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角色不容小觑。
(二)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教育将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优势,也是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流水线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主人。例如,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可以反复观看教师的讲解,遇到疑惑可以停下来思考,甚至可以在线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总之,“互联网+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来推荐,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让学习由“套餐”转变为“自助餐”,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三)突破学习时空限制,加快学习方式变革
“互联网+教育”推倒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对已有的教育内容、模式、方法等进行了重新设计与组合,使教育资源得以充分流动,只要有一个移动终端与网络相连,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入“课堂”学习,校园围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教育从此没有了边界。在打破地域限制上,自2012年国家实施“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以来,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班班通”成效显著,“人人通”也实现新突破,这项工程使教育资源的流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通过该工程一样可以方便地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传统教育限定学习者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受知识,学生只有一次聆听的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而自有了微课、慕课等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控学习速度,可以随时跳过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反复学习自己未掌握的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随心所欲”。
(四)变革原有教学方式,丰富学科课程内容
如果说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那么互联网则是教育的黑板。在“互联网+教育”全新的大环境中,互联网教学资源、系统、平台、软件或视频等将改变原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促使传统教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教育”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架限制,使交互式学习变为可能,即通过“互联网+教育”创造出一种信息共享、交流互助、互动合作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在线教学、在线管理和在线交互式互动,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在交互的过程中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教师不再像传统教育中处于知识占有者的地位,他们更多是作为资源提供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安排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除了师生互动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比如,通过“手机+二维码”的方式将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料发送到学习者的手机上,从而增加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总之,“互联网+教育”使得教学效率大为提高,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