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史书之史记

古代史书之史记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的司马迁花了十三年的时间所写成。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二十四史中,《史记》是最富文学性的一部,它更像是一部历史故事集、历史小说集。《史记》所体现的这种历史观念在它之前是没有的,是秦汉以来统一事业在文学史上的反映。
《史记》_阅古拾珍:大学生必读的36部国学经典

经典介绍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的司马迁花了十三年的时间所写成。《史记》起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简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也不同于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采用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自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表”是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用来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则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的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这样由五体互补而形成的结构框架,勾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图画。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史记》,集先秦、汉初文化之大成,《尚书》《国语》《春秋》《左传》《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典籍,皆可从中找到其影子。从这种意义上说,《史记》就是一座先秦时期的图书馆,它详尽地记载着那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学等成就,窥一斑可见全豹。而较之先秦著作,它在形式上又有许多优越性。首先,语言的浅显。司马迁将书面语与汉代生动的口语糅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语言风貌,清新、朴拙,更浅显,更口语化,也更易被今人理解与接受。其次,情节的奇特。清人袁枚说:“史迁叙事,有明知其不确,而贪其所闻新异,以助己之文章,则通篇以幻忽之语序之,使人得其意于言外,读史者不可不知也。”(《随园随笔》)生性“爱奇”的司马迁在叙史时,仍不忘著上荒诞一笔。《五宗世家》记载临江王刘荣被其父汉景帝谋害,后“(刘荣)葬兰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史记》中类似这样的浪漫主义笔法还有很多,“垓下之围”“赵氏孤儿”等故事皆绝妙之极,传为美谈。在二十四史中,《史记》是最富文学性的一部,它更像是一部历史故事集、历史小说集。最后,体例上的相对独立性。《史记》一百三十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互为经纬,贯通全书。但同时,每一篇又相对独立,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犹如一篇篇情节曲折的短篇小说,又如一首首耐人寻味的精美诗篇,读者自可从中任选一篇率性而读,并不受上下文的限制。

《史记》记载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重点描绘的有一百多人,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下至商人、平民、妇女、倡优。一个人就是一部书,从这些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身上,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东西,如伯夷、叔齐的积仁洁行,屈原的以身殉道,勾践的卧薪尝胆;残忍的吕后,狡诈的刘邦,阿谀逢迎的叔孙通、公孙弘等。《史记》中的《游侠列传》专门记载中、下层人物,皆是救人之危、解人之难的侠义之士。侠义之士往往同情弱者,反抗强暴,是人民的力量和希望。而《刺客列传》则歌颂了刺客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如曹沫劫齐桓公、专褚刺吴王僚、豫让刺赵襄子、聂政刺韩相侠累、荆轲刺秦王嬴政等,刺客们这种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酷吏列传》记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群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兵库,释死罪,缚辱即太守、都尉,杀二千石……”除此之外,《史记》还叙述了其他少数民族历史,如《朝鲜列传》《大宛列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记载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和历史情况,后来这些少数民族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使他们政治、经济向前发展。《史记》所体现的这种历史观念在它之前是没有的,是秦汉以来统一事业在文学史上的反映。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广大下层的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史记》不仅总结历史、记载历史,而且也通过大量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它不但在中国史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佳作”。

作者简历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动手编《史记》,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精彩片段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瞩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本纪》(节选)

延伸阅读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汉兴,陆贾作《楚汉春秋》,是非虽多本于儒者,而太史职守,原出道家,其父谈亦崇尚黄老,则《史记》虽缪于儒术,固亦能远绍其旧业者矣。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其与任安书有云:“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