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共词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讨论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并预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得出文化产业研究相关结论。我国大陆“文化产业”无论在是在政策、实践还是理论层面均有些滞后,“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朦胧期。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首次设立文化产业专门管理机构。“文化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标志着对文化产业的承认。2009年,我国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⑥文化产业类别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_基于共词分析_区域文化产业研究 2

秦 枫 秦宗财[2]

摘 要:梳理2002—2014年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关于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文献,采用共词分析方法,构建文化产业领域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对共词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讨论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并预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得出文化产业研究相关结论。

关键词:共词分析;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文化产业”发展回顾

(一)文化产业政策演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被阿多诺以批判语境提出,但却被国际广泛采用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陆“文化产业”无论在是在政策、实践还是理论层面均有些滞后,“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朦胧期。[3]1985年,国家颁布《关于第三产业的统计》,列出文化制造与服务业。1991年,国家层面正式提出“文化经济”(Culture Economics)。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一次提及“文化产业”。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首次设立文化产业专门管理机构。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标志着对文化产业的承认。2002年,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写入党的报告中。200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文化产业的统计资料。同年,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我国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2010年,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014年年初,国务院连发两个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即《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以及文化部牵头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以上是我国大陆文化产业政策演变脉络,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实践螺旋推进,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实践发展,产业实践亦倒逼产业政策出台与实施,同时文化产业政策与实践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深入(如图1所示,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数量、热点与政界、业界大事基本对应)。文化产业理论发展与产业演进和政策实施互为补充,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文化产业学术回顾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上,文化产业界学者如何把握文化产业研究方向和特点,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宝贵的理论支持和产业决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从目前来看,对文化产业热点研究,主要通过权威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或研究综述等进行引导,这些途径或方法对学术热点的把握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笔者在CNKI数据库上检索关于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综述,共得到83篇文献,剔除相关性较弱的文献,最终获51篇。在此做一个“综述的综述”,在这51篇研究综述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综合性研究。主要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献做综合性梳理,其中又分为四个方向: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刘筠梅,2011;王勇,2010;王颖,2009等);二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王安琪,2011;程臻宇,2011;杨宁,2013);三是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或年会的综述,总结与会学者的观点,并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展望(李康化,2003;曾祁,2007;李香花,2011;孟晓驷,2005等);四是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侯志德,2009;马海霞等,2007;陈玉国等,2013)。②“文化产业”概念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反思文化产业概念,在学界、业界、政界存在文化产业概念混乱、滥用之情况,学者期望从过去文献中梳理准确的概念(张斌等,2011;曾贵,2010)。③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园区研究。学者分别从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投融资、文化产业竞争力、产业效率以及文化产业园区进行归纳总结(欧培彬等,2009;刘旺霞,2011;傅利平等,2010;马萱等,2010;李兰,2010;王旌璇,2012等)。④地方文化产业研究。此类研究为众,各学者分别以省际为考察范围,对各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研究水平、政策供给等进行阐述(程烨,2013;吴建军等,2013;常凌,2012;魏崇周,2010等)。⑤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投融资研究(陈孝明,2013;叶菊华,2011;张培奇,2012;陈莹莹,2012等)。⑥文化产业类别研究。一是网络文化产业研究(汪长玉,2013;赵辰光,2010;王晓兵,2009;刘爽,2011);二是农村文化产业研究(李从国,2010;张永丽,2012;徐世平,2011);三是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龚厚清等,2012)。⑦科技创新、文化品牌相关研究(张珂鸣,2013;张雍德,2002)。

以上综述研究主要集中在七大类,在本文数据统计分析中有映射,但本文的分析是基于文献的关键词定量分析,而以上综述对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文献的观点提取,并加以作者主观论述,属于“过去式”总结、定性研究,本文是“现在进行式”和“未来式”的热点和预测研究,属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定量定性相互印证。

(三)研究意义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会从不同视角对此展开研究,因为新兴学科的研究往往作者众多而不集中,论文比较分散,被引用情况不稳定,而关键词却很好地体现了该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焦点。这些领域、热点和焦点则恰好可以体现出这一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从而有助于发现该学科的范式特征。[4]从马费成等人的观点来看,越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运用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越能有利于梳理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国内的崔雷、马费成等人相继在医学、管理学、情报学等学科领域利用知识图谱展开相关研究,而在文化产业领域尚无学者用此方法进行研究,为客观得出文化产业热点及趋势,笔者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来深度挖掘现有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数据。本文则采用“共词分析”[5]方法对2002—2014年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文化产业”领域研究主题和热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这一时期文化产业理论发展脉络,并前瞻性地预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图1 历年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发表“文化产业”的学术论文总量(截至2014年3月20日)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过程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为数据源,为获取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文献,选取范围设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本文以“篇名”为检索条件,以“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为检索词,并将期刊年期限定为2002—2014年(截至2014年3月20日),共检索文献3505篇。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文以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6]和SPSS19.0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对当前发表文献的直接统计,提取关键词并进行数据清洗,基于词频统计法来统计某一领域内高频关键词成对出现在该领域文献内的次数,并根据统计结果来构建共词矩阵;然后对共词矩阵进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等多元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关键词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

(三)数据清理及初步分析

根据在CNKI数据库中获取的文献(2002.1.1—2014.3.20),进行数据清理,剔除重复发表文献、会讯、书评、简讯、政策法规等以及没有作者或关键词等非研究性文章,共得到有效文献2989篇,将这些文献按照分析要求导出为文本格式(ANSI编码),然后导入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进行关键词统计,并将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出共词矩阵。

从图1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研究溯源于1988年第一篇文章,该篇文章受到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的影响较多,随着时间推移,思想进一步解放,市场经济的提出,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丰富,不同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措辞不尽相同,且关键词没有规范性的格式,有些学者在确定文章关键词时较为随意,存在同义或无实际意义的关键词,表1是未清理受控的高频关键词表。[7]

表1 未清理受控前40位高频关键词

续 表

为了更好地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分析,笔者对原始关键词进行清理,主要依据以下原则:①把表达内容一致的词用其中一个较常用的词来统一代替(如中国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统一为“文化产业”)。②把一些出现频次较少但反映特定内容的词,集中起来用上位词代替(如版权、知识产权等)。③对于一些过于宽泛或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将其舍去(如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发展、加快发展等)。表2是受控关键词表:

表2 受控关键词表(局部)

表3 清理受控后前39位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2002—2014)

续 表

根据表2的清理受控原则,得出表3,可知,文化产业领域前39个热词[8]中,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品、文化企业、文化创意、地方政府、发展对策、产业集群、文化消费、创新等位列前十位,但仅仅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简单受控统计,无法发现高频关键词之间内在关系,高频关键词的统计为了进一步的共词矩阵,并利用SPSS进行降维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挖掘其中内在的关系。

表4 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局部)

本研究进一步将同一篇文献的多个高频关键词进行两两组合,从而形成了该文献的共词对。然后统计所有文献各个共词对在所有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便构成了39×39关键词共词矩阵,如表4所示。以上是初步统计分析,反映的也仅仅是一种表象,为下一步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总体概况

由图1可知,1988—2014年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研究的文献逐渐递增[9],文献量的增长是文化产业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2002年[10]文献量上升趋势明显,故本文截取2002—2014年度的文献,为探索这一阶段的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的发展变化,将这一阶段分为2002—2007年、2008—2014年两个阶段(分别命名A段、B段),由表1可以得出:原始未受控的前40位关键词、B阶段的高频词频明显高于A阶段的。A段的高频关键词为该时段的研究热点,而相对低频关键词则成为B阶段的研究热点,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个时段文化产业研究热点的迁移。相对于B段高频词,A段的高频词多偏重于宏观表述,如“文化事业、文化生产力、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小康社会、支柱产业”等词语,这些词语在B段频次稍微靠后,讨论更多的是“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消费、产业集群、文化建设、金融支持、税收政策、产业融合、知识产权”等更加具体的主题,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也使其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等字眼,也表明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速度、决心和目标等。

(二)文化产业主题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数主因子来描述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用较少的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11]将因子分析与共词分析相结合,将每个变量组的变量进行线性组合,便得到一个主因子。这样一来,测量实体的大部分信息都可以用主因子来描述,从而能达到使用较少的变量来描述测量实体的目的,可以确定学科领域的核心主题及其研究内容,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关键词相关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前4位主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占85.529%(见表5),作为2002—2014年文化产业研究主题,即表示将这39个变量(关键词)分成这4个类别可描述国内文化产业领域85.529%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12.351%、41.274%、24.362%、7.542%,这可视为国内文化产业领域四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表5 解释的总方差(部分)

因子分析生成的因子个数碎石图(如图2所示),碎石图的纵坐标为特征值(Eigenvalue),横坐标为因子数(Component Number),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四个因子的特征值较大,图中折线陡峭,从第四个因子以后折线平缓。因此,选择四个公共因子,表明将国内文化产业的研究领域用上面4个因子描述是合理的。

图2 因子分析碎石图

为了较好地反映主因子的组成结构,突出主要研究问题,从因子分析生成的旋转成分矩阵中抽取载荷量>0.4的分子组成各个公共因子(见表6),同时选择各主成分内因子载荷较大的关键词结合文献内容分析和专业知识给4个因子命名。

表6 文化产业领域研究热点

续 表

因子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因子来揭示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即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少数几个主因子,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互不相关。由表6可以看出,在第一主因子中,有下列变量(关键词):“创新、文化资本、文化产业集群、文化市场、内容产业、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经济、产业结构、文化科技、市场化、文化产业链”。从这些变量来看,要实现文化产业,必须从上述变量做文章,均属于文化产业实现具体路径,不妨称为路径因子。第二主因子,由“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文化强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变量(关键词)构成,它们都与文化产业发展背景和实现条件有关,可称之为背景因子或条件因子。第三主因子,包含以下变量:“文化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创意、文化金融”。这些变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性变量,可以称之为支持因子。第四主因子主要是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可以称之为对策因子。

(三)文化产业主题聚类分析

系统聚类是最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系统聚类初始时将每个变量看作一个类,把关系密切的类或个体变量聚到一个小类团中,把关系疏远的类或个体变量聚到大类团中,直到把所有个体都聚合完毕,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12]用SPSS19.0来对共词矩阵进行系统聚类。“聚类方法”设置为“Ward方法”,“计数”则选择为“Phi”,“标准化”选择为“Z得分”,其他参数使用默认值。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高频关键词中,通过聚类分析能把关系密切的关键词聚合成不同的簇团。根据系统聚类树状图(见图4),在阈值为12.5处可划分为六个簇团。

簇团1:主要关键词有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支柱性产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此类与因子分析中的背景因子基本重合,属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因素。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发展作用”等几个命题展开。

簇团2:主要由两个关键词即文化金融、金融机构构成,虽然簇团较小,频次不高,但代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未来将是文化产业讨论的重点,是一种发展趋势。此前(文献截止日之前),2009年人民银行已经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09年,人民银行提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构想。2010年,人民银行牵头出台了九部门文件,向金融系统明确提出了支持文化产业的任务和要求。2011年,第一次发布了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统计数据。2012年,人民银行与文化部共同启动了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试点。2013年,人民银行提议推进文化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与文化部联合发文进一步部署文化金融合作。但文化金融各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如文化产业轻资产、产权质押、租赁、文化信贷等问题。2014年3月25日全国文化金融合作会议,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布了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进一步引导文化金融深入改革与发展。

簇团3:主要关键词是“产业融合、旅游文化产业”,该聚类主要说明文化产业的融合性、渗透性、交叉性,目前文化产业的融合,与旅游产业结合得较为紧密,显示度也比较高。产业融合也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的系统性文件,这将引导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大举措,对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非常必要。文化产业后续研究将更加重视文化产业与塑造制造业、建筑业、数字内容产业、旅游业、农业、体育产业等产业之间的融合。

簇团4:包含内容较多,且关键词之间关系紧密,由产业集群、产业园、文化科技、文化资本、创新、市场化、文化创意、文化品牌、产业链、知识产权等关键词构成。这一簇团与因子分析中的路径因子重合度较高,主要探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路径和支持要素,回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的命题。此簇团涉及文献最多,占总文献的1/2以上。

簇团5:虽然只有两类关键词“现状与问题、发展对策”,但几乎涉及所有文献,说明了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发展环节中存在种种问题,如文化产业集群存在同质化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文化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出现地产化、空壳化现象;文化创意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急功近利、一哄而上等弊端;文化产业融资难、抵押难、信贷难等问题。诸如此类问题比比皆是,同时也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对策,但大部分对策研究仅仅停留在宏观战略、发展口号等层面。

图3 聚类树状图

簇团6:由四个产业类别的关键词组成,也说明这几类文化产业类别在产业界涉及较多,学界讨论较多,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热门产业类别。民族文化产业当仁不让,我国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性明显,各个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本土文化产业;同时区域文化产业为各级政府所追捧,为了凸显区域文化识别度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对文化产业乐此不疲。农村文化产业逐渐被学界、政界和产业界重视,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发展传统手工艺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文化富民,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农村、新型城镇的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网络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业态,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态势,数字化、网络化已全面渗透、融合到各种业态之中,文化产业亦不例外,只有与数字网络结合起来,才能更加适应未来的文化消费习惯,更好地促进文化建设、文化传播。

(四)文化产业领域研究成果发表情况

1.发表文化产业论文的主要期刊

对筛选后的2989篇文献的刊载期刊进行统计,选择发表相关文献数量前20名期刊绘制期刊统计图。《产业时代》《东岳论丛》《特区经济》《福建论坛》《人民论坛》对文化产业文章刊载的数量较高(见图4),这20种期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学术平台。

图4 发表论文数量前20名期刊

2.文化产业领域研究重镇

科研单位发表文献的数量可以反映该单位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以及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他们的研究方向,也可以代表本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13]从图5可以直观看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20所高校是文化产业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20个单位,说明这20所高校集中了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科研硬实力和软实力。

图5 文化产业领域论文发表量前20名研究机构

3.文化产业领域涉及学科

从图6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领域的论文涉及40余个学科,表明文化产业学科的交叉性,背景多元化,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文化产业宏观发展、文化产业类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路径策略、文化金融、文化管理等,体现了文化产业是一种高度融合的产业业态,任何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都可能会与文化产业产生交叉和融合。

图6 文化产业领域文献涉及学科

4.文化产业领域基金论文

从图7中可以看出,以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为依托发表关于文化产业的论文数量较多,说明文化产业在学术理论研究层面受到国家基金委的重视,其他各个层次类别的基金论文数量较少。不过基金论文数量(435篇)与文化产业研究的总数量(2989篇)相比,相当悬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类各层次基金对文化产业的研究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图7 文化产业领域基金论文

四、结 论

本研究以CNKI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学术论文为考察对象,其原因有:目前CNKI是中国最大、最权威的文献数据库,为了简化分析,选取精品和权威性论文,核心期刊与CSSCI期刊能够代表人文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当然其他学报、期刊也有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但为了数据的统一性和分析的有效性,选取此两类期刊库。[14]以“篇名”为检索条件,以“文化产业”等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15],以文化产业为检索关键词,其原因为目前中国官方文件均以文化产业为名称,虽然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称谓不同,但为了分析的统一性,即统一利用官方名称,以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文献关键词带有作者个人的主观性,笔者在关键词的清理和受控过程中也带有一定主观性,基于此可能会对严谨性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方向和结论应是准确的。

经过上述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研究热点与趋势跟中央文件、国家政策、产业界大事基本一致,同时受到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如2008年之后,“金融危机”成为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2002年、2005年、2008年受到中央文件和政策影响,研究文献陡然上升(见图1);根据近期国家密集出台重量级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未来文化产业的研究更加倾向于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金融和文化贸易方面等。

结论2:文化产业学术研究落后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和文化产业实践,但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可为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智力支持,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学术文章,推动了改革的进程;同时为产业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模型,关于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模式、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等,学术研究为之献计献策。

结论3:文化产业作为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视角多元化。本文选取高频关键词不足以反映学术界关于文化产业研究的全貌,但提取了不同学科、视角的研究公共因子,能够反映该学科的大部分信息(见表5,四个公因子占了85%以上)。

结论4:共词分析方法可以为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对文化产业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大致看出近期文化产业研究核心问题和研究热点,从频次较低的关键词中可以预测出未来文化产业热点变迁与发展趋势。

结论5:从对文化产业研究成果统计来看,国家应加大扶持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和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力度,进而为文化产业实践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准备和支持,以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研究勾勒出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关键词的统计,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其他国家级的文化产业政策,将对文化产业研究趋势做出以下预测,表3中所显示的“产业融合、市场化、文化金融、文化产业链、知识产权、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科技”等关键词虽然没有位列前十高频词,但它们代表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关于“市场化”问题,十八大明确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文化产业发展亦是如此;关于“产业融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必将推进产业高度融合,打造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第六产业;“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投融资”是近几年文化产业关注的重要主题,刚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引领文化金融走向纵深;“知识产权”“文化品牌”“文化科技”将是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重要衡量标准,是文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文化贸易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向勇,刘静.中国文化产业十年进程:一个实践分析框架研究[J].福建论坛,2009(8).

[2]马费成,宋恩梅,张勤.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志辉,罗平.SPSS for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

[5]马费成,望俊成,陈金霞,等.我国数字信息资源研究的热点领域:共词分析透视[J].理论与探索,2007,30(4).

[6]李康化.中国文化产业:入世前的自检与前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首届年会综述[J].社会科学,2001(2).

[7]王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9(2).

[8]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4-03-14.

[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Z].2014-03-25.

[10]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Z].2014-03-17.

【注释】

[1]本文为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W013ZD)。

[2]作者简介:秦枫,男,安徽师范大学讲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数字媒体;秦宗财,男,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

[3]向勇,刘静.中国文化产业十年进程:一个实践分析框架研究[J].福建论坛,2009(8):103-115.

[4]马费成,宋恩梅,张勤.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3-24.

[5]共词分析,属于内容分析法的一种,即对当前发表文献的直接统计,主要是对能表达某一学科领域内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情况的分析,两个专业术语的共现次数越高,则这两个词的关系越紧密,以展现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

[6]Bicomb书目共现软件系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崔雷教授与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

[7]此处将文献分为2002—2007年与2008—2014年两个阶段,以备下文进一步分析研究热点变迁问题。在其他处采用的是2002—2014年的全部文献关键词。

[8]此表是关键词清理后所得,频次最高为“文化产业”,因其涵盖内容较广,与所有关键词都存在相关性矩阵,对研究现状、热点、趋势无意义,也无助于SPSS因子和聚类分析,故剔除。“文化资源”亦是如此。

[9]图中显示,2013文献量小于2012年,原因是截至2014年3月20日,2013年度的核心期刊、CSSCI发表的文献并未全部网络出版。

[10]2002年,文化产业第一次写入党的报告,选取2002年作为起点,也有此方面原因。

[11]李志辉,罗平.SPSS for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2]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65-75.

[13]马费成,望俊成,陈金霞,等.我国数字信息资源研究的热点领域:共词分析透视[J].理论与探索,2007,30(4):438-443.

[14]限于数据库未能将CSSCI集刊、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报、期刊、会议论文纳入,未能将硕博论文纳入。

[15]以“篇名”为检索条件,可能会过滤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