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等政策的出台实施,政府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家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而对甘肃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快甘肃省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大财政卫生投入,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性”属性,决定了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角色和责任。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又是公共财政建设及其职能发挥的根本所在。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居民享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卫生投入的力度,提高卫生事业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通过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破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财政资金投向收益最高的项目。
(二)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健康服务均等化
甘肃省发展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十分有限,甘肃省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着做大“蛋糕”和公平分配的双重任务。立足于甘肃省现阶的具体实际,实现健康服务均等化应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将健康服务均等化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通过逐步均等化的方式实现,目前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城乡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产品的需求,然后不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地区间转移支付,提高均等化的程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首先是推动实现区域内的农村与城镇居民的均等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其次是从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来看,要逐步扩大范围,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然后在逐步将其他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纳入。
目前,甘肃省城镇医保的参保率已经接近90%,新农合的参保率已经超过90%,这对于缩小城乡健康服务差距,破解居民看病贵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支付能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和基本实现手段是财政能力均等化,即提倡从拥有较高人均收入和较低人均需求的地区向拥有相反特征的地区进行转移支付。尤其是注重体现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受益的地域性,注重建立和完善一个有助于实现财政纵向均衡和横向均衡的公共财政体系和预算制度,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四)建立合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机制
根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2009年中央财政按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按不同的补助比例予以支持。鉴于甘肃省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县区财政在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对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县来说,财政投入负担很重。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两级统筹,两级分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分担机制和分担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公共卫生服务要逐步实现中央和省级两级政府统筹,以中央政府为主、根据实际经济情况确定由地方政府合理分担的补偿机制。也就是必须由中央财政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投入的主体,才能有效地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证。
(五)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提供水平与质量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保障机制。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人员服务能力建设上。首先,建立激励机制和引导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实用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吸引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机构;并注重加强在岗基层卫生人员的能力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其次,通过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口帮扶和技术援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方式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六)建立和强化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目前,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服务基本上采取政府购买和筹资的方式。因此,为了确保政府投入的有效性,切实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数量、质量和可及性,必须建立和逐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应通过建立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方式,根据服务内容制定岗位服务规范和考核内容;建立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和实施细则,并将人员收入与服务绩效挂钩,切实通过管理和监督机制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鼓励基层卫生人员转变服务模式,改善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通过完善各种形式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使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投入真正地转化为群众切实受益和方便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
(七)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参与格局
卫生、财政等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合作,采取多种方式,以各种新闻媒体为依托,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医改宣传的一个重点。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个阶段的实施情况,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让广大城乡居民了解免费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群众对均等化政策的知晓率,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和进行监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各级部门应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增强服务提供的认知,提高对服务提供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切实保障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执笔人:马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