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新闻敏感的自我培养和提高

浅谈新闻敏感的自我培养和提高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的核心,是政治敏锐性。在这里,政治敏锐性被列为诸多要求的首位。新闻工作者应着重学习和积累以下知识:这是增强新闻敏感的重要因素。新闻敏感与知识紧密相连。通讯发表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获得2006年度吉林新闻奖一等奖。可范敬宜却发现了新闻,而且一起床就觉得“安稳觉”里有新闻。
浅谈新闻敏感的自我培养和提高_报海启悟集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强,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迅速地判断出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抓住新闻;新闻敏感弱,就会对眼前的重大新闻视而不见,抓不住。因此,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政策水平、文化知识修养和深入实际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那么,怎样自我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呢?

一、从增强政治敏锐性中提高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的核心,是政治敏锐性。新闻工作者要识別某个线索或事件的新闻价值,首先要从新鲜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多要素去判断,但关键的要素是重要性。这种价值取向正是以政治因素为依据的。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强调:“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在这里,政治敏锐性被列为诸多要求的首位。

增强政治敏锐性,首要的是学习。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新闻报道是通过客观事实的反映来阐述事物的意义的,所以什么是新闻,什么新闻有价值,如何正确传播新闻并考虑对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这些都需要新闻工作者进行及时的判断和抉择,这就要借助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理论修养。同时,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报道现实生活中具有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的事物,最迅速、最广泛地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闻工作者就必须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全局,明确报道思想,知道当前需要宣传什么,懂得当前应当着重抓些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发现既符合党的全局工作,又是需要的典型事例。否则就没有发现新闻和取舍材料的标准。因此,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才能用政策的尺度,去认识和衡量所观察和了解到的事物,从而确定它是否有新闻价值。

二、从知识积累中培养新闻敏感

知识积累,是新闻工作生涯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手中一筒墨,胸中才能有墨一桶。没有广博的知识和科学修养,是当不好新闻工作者的。学习是人们获得一切技能的开始,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新闻敏感是对事物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因此,培养新闻敏感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知识积累。新闻工作者应着重学习和积累以下知识:

(一)积累新闻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十八般武艺”

这是增强新闻敏感的重要因素。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消息、通讯等事件新闻的写作方法,而且要熟练掌握解释性新闻等非事件新闻,要善于用调查报告、事件通讯、概貌通讯、专访、侧记、评论、新闻综述及报告文学等各种文体。只有精通新闻业务、掌握了“十八般武艺”,才能更好地去发现线索,才能选择好题目和捕捉生动的情节,才能写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声情并茂、新颖活泼的好新闻来。

(二)积累哲学、自然科学、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及有关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个“杂家”

新闻敏感与知识紧密相连。知识面广的人,往往思路开阔,头脑敏捷,对新闻捕捉力强。同时,新闻工作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进行某些领域的报道时,能及时地捕捉到有价值、有深度的事物,并能准确地进行报道。因此,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在采访本身上下功夫,而且还要下些“稿外功夫”。

三、从观察和思考中增强新闻敏感

一位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曾经说过:“好的新闻工作者可以借助自己丰富的经验直接观察世界,差的记者不会观察,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别的东西值得观察”。

新闻工作者仅有学习是不够的,更需要观察和思考。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学会用敏锐的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和观察事物。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新闻敏感。

同时,还要多深入实际,多深入基层,多听多看,随时了解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对看到的情况,不能只看表面,还要“多看、深看、高看”。多看,也就是对看到的有些事物,不能急于下结论,要观察事物的几个侧面,尽量把事物看透;深看,就是对有些问题要看得深一些、透一些;高看,就是用所学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把尺子去测量、检验事物的本质,看到别人所看不出的东西。

通过观察和思考,就使新闻工作者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就能从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事物中分辨出哪些有新闻价值。

比如,2006年4月,一名记者听说有一个小浴池的搓澡工多年照顾一名残疾人,在他的感染下,整个浴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和谐,也使小浴池顾客盈门。这名记者听后没有简单地采访和简单地叙述这个事件,而是多方了解,深入挖掘,反复琢磨,写出了一篇非常感人的通讯《一位搓澡工使小浴池也有大魅力》。通讯发表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获得2006年度吉林新闻奖一等奖。

四、从采访实践中练就新闻敏感

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多采访,多实践。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于实践,而理论学得再多,没有去实践,也是不会成功的。

实际生活和人民群众是新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各行各业火热的工作中,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各种新鲜事,也在不断地涌现出各种新闻人物。要做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在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后,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和人民群众中,练就敏锐的新闻敏感。只有多动脑筋、反复研究,才能从大量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认清事物本质,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写出的报道才能有思想性、深刻性和说服性。

1983年,著名记者范敬宜下乡到两家子公社去采访,当晚被安排在公社办公室睡觉,他一觉睡到天亮。平平常常地睡了个安稳觉,这应该没什么新闻吧?可范敬宜却发现了新闻,而且一起床就觉得“安稳觉”里有新闻。通过进一步采访,他写出了《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安稳觉: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的消息,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仓廪丰实”,干部不再担心守夜听电话指挥生产这一重大新闻主题。

五、从大量信息中掌握新闻敏感

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是站在时代航船上的瞭望者,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个“信息库”“材料篓”。因此,新闻工作者就要了解你所负责报道的行业或市、县、区的基本情况,了解改革进程、发展趋势及其他重要情况;要多看各级领导机关或部门的简报、各类文件、报告、领导讲话、会议发言等,从中掌握新闻线索;要努力做到耳朵多听、眼睛多看、脑子多想、手要多记。这样,每当有了报道任务,便可随时从“材料篓”中取,报道内容就不会枯竭。

比如2000年“五一”长假后刚一上班,辽源日报社记者张庆春就从一同事那儿得到一大堆材料。材料是辽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及政府办的全体领导干部利用“五一”假期休闲的机会,不暴露身份所写的社情民意调查报告。这个记者一看,每份报告都有一些社情民意的真实反映。他立刻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搞调研,提前打招呼,前呼后拥,大车小辆,被访对象专挑好听的话说……他觉得,辽源市政府领导利用节假日“微服”进行社情民意调查的做法很好,值得提倡。于是,他写出了《七天长假与52篇报告》的消息。这篇消息发表后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而且被评为2000年度吉林新闻奖一等奖。

再比如,2002年6月,一位记者接到一份辽源市劳动就业局总结东辽县宴平乡搞劳务输出的总结材料。材料中一句“8户农民收入上百万”吸引了这名记者。他立即前去这个乡采访,写出了《在家一蹲是个虫,往外一闯是条龙,宴平乡公平村8户农民成为百万富翁》。消息刊发后,对广大农民外出打工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在2002年度吉林新闻奖评选中获一等奖。

六、从分析比较中巩固新闻敏感

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或新闻线索后,这只是个基础,不能什么都拿过来就去写新闻。金子藏在矿石中,但矿石不都是金子。这就需要有个选矿、筛选的过程。同样,掌握的大量信息或材料,也需要有个分析、比较筛选过程。这需要三个筛选过程:一是对看到或听到的线索进行筛选,有价值的就马上去深入采访,没价值的就放弃;二是在采访时,要一边采访,一边筛选,边了解、边分析、边思考、边归纳,当采访结束时,想要从哪个角度去写心中已有了数;三是在进入写作时,再对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从中选出好的主题。比较和分析的过程,就和“淘金”过程一样,能帮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有新闻价值的东西。

2005年12月,辽源日报社一名记者得知辽源市西安区地方税务局税收工作连续几年创新高的事迹后,便去采访。他经过三天的采访,获得了大量素材,在采访中一边问一边思考,采访笔记写了4万多字。采访完后,他没有马上动笔写,而是用两天时间对所有素材进行比较、归类、整理。经过反复比较和分析,他选取了5个最有代表性的事例,用5个小镜头的表现手法再现了税管员不畏艰难、不辞辛苦去收税的事迹;用3个特写展现了三位“税官”一身正气秉公执法、为税清廉的精神;用4个小故事讲述了四名局领导干部事事率先垂范、处处起带头作用的榜样作用。通讯全篇3000多字,全都用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没有一点夸张和拔高。通讯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反响,辽源市地税局的广大干部职工都称这篇通讯写得实,反映了地税人的精神风貌,局领导让有关部门把刊有这篇通讯的报纸复印了上千份,发给全局每个干部职工。许多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看了这篇通讯后,了解了税务工作者的艰辛,对税收工作给予了理解。

总之,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要靠新闻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努去学习,自觉地深入实际,不断地积累知识,使自己头脑不断地充实,对事物的洞察力不断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在工作中既能掌握充分的情况,获取大量线索,又能善于识别和抉择,做到得心应手。

(在吉林省报纸理论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