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的相对性与多元性

文化的相对性与多元性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先进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化判断的标准问题。文化具有相对性,特别是风俗习惯的相对性是很明显的。文化相对性的观念是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反对种族优越论,反对各种殖民主义、文化霸权理论的。文化的相对性就是承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所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问题是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来说的,而不是对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文化政策来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中断的文化。
文化的相对性与多元性_文化自信:做理想信念坚定的中国人

文化非常重要,但不能重要到文化决定一切,文化决定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化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它是在经济基础上的反作用。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政治腐败,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经典,这是无济于事的。中国传统文化很优秀,但抵挡不了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的衰败。中国现在讲的文化复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上复兴了,才有文化复兴。世界上有文化传统的民族很多,希腊历史上有多少著名的思想家,其文化足以让世人惊艳,可是经济不发展,国库空虚,还不起账,国家照样会破产。文化不是决定性的,但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是精神支柱,是凝聚力。我们应该重视文化,但是文化必须依赖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文化,还要特别强调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和理想,包含着我们当代可以吸取、可以借鉴、具有转化为先进性文化的基因。先进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化判断的标准问题。如何判断文化的先进与落后有个标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文化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是片面的。

文化具有相对性,特别是风俗习惯的相对性是很明显的。美国有一个学者写过一本书,名为《文明与野蛮》,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很多国家朝着人的脸上吐唾沫是最大的侮辱,可据说在非洲有一个民族,魔法师对着病人或者孩子吐唾沫,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式。礼节方面也是这样,中国人握手,西方人拥抱、亲吻。承认文化的相对性,就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承认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就民族关系来说,并不存在一种绝对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所谓优越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自己的生存条件来说,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否则它就不会产生。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长处和短处。一个民族由于其自身所处的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不同,文化是多样的。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的多元性是结合在一起、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可能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做一个标尺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可能找到一种作为标准的所谓普世价值来衡量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如果不承认民族文化的相对性,也就是否认其他民族存在的权利。因为文化的相对性和民族的特殊性是相结合的,所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里,是把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权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主张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之间应该宽容、相互重视、相互合作。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这个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这个民族长期凝聚和世代延续的东西。所以文化相对性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就是承认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存在的平等权利,强调各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合理的因素。文化相对性的观念是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反对种族优越论,反对各种殖民主义、文化霸权理论的。文化的相对性就是承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正因为民族文化是多样的、相对的,所以世界文化才得以不断地发展,才能够绚丽多彩。

按照文化本身来说,各种文化之间矛盾是有的,但可以交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文化之间的交流,大于相互之间的矛盾;国家之间,尤其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冲突,则大于它们之间的结合。并非因为文化不同而引发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利益之间的冲突强化文化之间的冲突。所谓因为价值观不同而反对另一个国家,往往是掩盖利益冲突的托词。我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形成一个全球一体的文化。我们强调文化的多元性、相对性或者叫等价性,强调任何文化对于自己民族的生存条件来说都具有合理性,但是这种相对性不能绝对化,如果绝对化就变成了保护落后,为一切不合时宜的落后的文化进行辩护。所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问题是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来说的,而不是对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文化政策来说的。对一个民族文化内部来说,文化仍然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我们现在提倡的男女平等的文化观念,比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要进步,一夫一妻制比三妻四妾观念进步,你不能说男女平等的观念和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一样的。我们批评辜鸿铭,他虽然是文化大师,但是他的文化观念相当陈旧,他认为包括梳辫子、纳妾、抽大烟都是东方文化的精华,认为中国很多封建性的东西都比西方的自由观念、平等观念好。那是言之太过了,文化还是有先进和落后的问题。文化具有相对性,但这个相对性不能绝对化,如果绝对化就变成了绝对主义。

我们把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已有的文化积累,而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没有传统文化也谈不上文化传统,但是如果不继承、不发展,传统文化就会在现实中无迹可寻,完全成为书本上的东西而与现实无关。没有传统的传统文化是个死东西,这种传统文化只是一个历史名词,已经枯萎,已经中断,甚至消失。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没有文化传统,而成为明日黄花。

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优点或者特点,就是有传有统。传,是一代一代传下来,传统文化就存活于现实生活之中,具有连续性;统,是优秀的东西可以为后人继承,具有主导性,为当代人所遵守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中断的文化。要爱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传统。现在有很多人想恢复传统节日,包括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等,我们不能只过西方人的节日而忘记了中国的民族节日。节日,在一个民族中不仅是休闲、娱乐,人生节奏的一种调节,而且是民族特性的象征。没有自己民族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民族特征的民族。节日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在当代中国,要完全恢复成过去节日那个样子不太可能,时代终究是发展的。如今的元宵节,不可能出现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上元》中描述的满城灯火、仕女如云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传统节日要保存、要提倡,但不充实内容不行。如果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变成吃货的节日、商家的节日,就不会有多大吸引力和文化价值。在工业社会如何保持农业社会传统节日的风俗和盛况,需要专门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探索。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传统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是基础,但经济本身并不能重新创造一切。创造文化的是人,而人必须从已有的思想资料或者思想资源中寻找构筑当代文化的一些要素。没有传统,就没有思想资源。任何民族的文化发展,都不可能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是包袱,不是负担,而是人类文化继续发展的基石和台阶。如果每一代人都重新创造文化,那么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原始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一代一代人的不断积累,仿佛积土为山,越积越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何种程度上吸收传统,再造传统。当然,如果对传统文化缺乏创造性,躺在传统身上,传统就可能变为一种阻力,所以在文化发展中始终存在一个传统与当代的问题,存在继承与扬弃的问题。

当代既要继承中国传统,同时也需要改造传统,再造传统,发展传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与儒家文化终究属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社会功能的文化。儒家文化以及老子、庄子等思想家,都是两千多年以前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绝对一致。因此才存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我们决不应该有这种观念,凡是传统都不能变,祖宗之理都是天经地义的。如果这样看待传统,传统不仅不是助力,反而是大大的阻力。

谈到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传统观。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两个传统:一个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也就是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另一个是中国民主革命形成的、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我们既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也要重视我们自己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形成的革命传统。如果我们只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而把中国革命传统置之脑后,只强调继承古代传统文化,而抛弃了自己的革命传统,贵远而贱近地选择性继承,不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