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理想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本质要求,但是它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有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华优秀文化是共产主义理想能在中国深深扎根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渊源。邓小平同志曾用建设“小康社会”表达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用“求大同” “大同世界,天下一家”表达中国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无论是“小康社会”或“大同世界”都出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大同”一词则出自《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见在中国,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和坚持文化自信二者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因文化自信而坚定,文化自信因共产主义理想而光彩夺目。
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致的。理论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文化,但它是作为理论形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又是构成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华优秀文化的长期积淀,在中国就难以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要认真学习一下他们的思想著作,学习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就能发现其中包含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众多因素。
我们要真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建立在坚定的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都缺乏自信,那么很难期待他能够真正树立理论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