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PI和SCL-90测查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大学生情绪不稳定,不易控制和调节,易激动,存在神经衰弱的一些典型症状,人际交往障碍非常突出,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心理问题直接导致了自卑、猜疑、羞怯、拘泥、自闭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在自信心不足方面存在问题的百分率最高,说明高职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自卑心理。
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大学生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说明高职大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相对于全国正常人群而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UPI和SCL-90测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问题是现阶段高职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而自卑心理又成为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之一,它们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要改善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有性别、年级和地域差异
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在心理问题发生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但存在地域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其心理问题发生率比来自城市的学生高;在心理问题症状体验的严重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年级和地域差异,其特点是:女生的严重程度较男生高,一年级学生的严重程度较二、三年级学生高,来自县镇和农村学生的严重程度较来自城市的学生高。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低年级,并重点关注女生和来自县镇、农村的学生。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问题
大量事实表明,高职大学生中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很少,有精神病的学生更是极少,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的心理困扰,属于发展性心理问题,即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在完成自身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发展课题方面遇到了困难而产生的。如新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自我接纳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异性交往问题、性心理问题等等。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妥善地解决面临的发展性心理问题而进一步导致了中度的心理问题,如强迫症状、恐怖、焦虑、抑郁等。因此,及时发现高职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帮助高职大学生及时调节、疏导和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四)高职大学生“亚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比例不容乐观,需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发现,在高职大学生中,患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毕竟为数不多,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位高职大学生都曾为“亚健康”困扰过。据调查,困扰高职大学生的“亚健康”具体表现为:无聊无为、胆怯退缩、自卑逃避、封闭压抑、麻木迟钝(不会内疚、不懂感激)、幼稚依赖、优柔寡断、虚荣矫饰、偏激固执、任性刁蛮、委屈感与牢骚、悔恨、犯罪感与自责、仇恨与敌意等等。这些心理问题令人担忧,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治疗,将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