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第二课堂的建设

浅谈第二课堂的建设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所不同的是,汉语言文学更注重文学类的学习,而汉语国际教育更注重文字的研究。滇池学院自2012年杨林校区投入使用至今,第一批两校区办学的学生即将毕业。原则上每位同学最少参加1个,最多参加2个小组。同时可结合院团委第二课堂学期积分政策,每个小组开展一次院级规模的专题讲座可积相应分数,至学年结束,以积分换取素质选修分。
浅谈第二课堂的建设_转型与发展:独立学院文学与新闻类学科教学转型研讨会论文集

何 甜[1]

引 言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大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是大学生吸取课外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培养个性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从滇池学院现状出发,提出人文学院第二课堂建设方案,既是为同学们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系统学习、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又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富有创造性的创新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第二课堂的建设有助于专业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把“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并在《意见》中专门就“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提出要求,强调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现在的教育,很大层面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重当前轻长远的现象。因此,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势在必行,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同时对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基本要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文系分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是相近的,主要有“马列文论”“文学概论”“文化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逻辑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间文学概论”“东方文学”“计算机及应用”“写作”“书法”等。有所不同的是,汉语言文学更注重文学类的学习,而汉语国际教育更注重文字的研究。

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出色的文笔和活跃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培养同学们对文学、写作的积极性以及一定的表达、交流能力,还有与文字处理有关的能力。因此,在第一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第二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丰富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实践素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第二课堂的建设是当前必须走的道路

我所带的2012级汉语言文学及对外汉语专业4个班300名学生已经进入大四下学期,很大一部分同学即将面临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的现实,但在与同学们的聊天中我感觉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一些即将走上讲台的同学,他们是极度焦虑,缺乏自信的,这源于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思维局限、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的莫名紧张。

滇池学院自2012年杨林校区投入使用至今,第一批两校区办学的学生即将毕业。2012级作为两校区办学的元老级学生,一些问题逐渐突出。一、二年级在杨林校区,三、四年级回本部的模式导致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大三刚回到本部,本来应该是专业课集中学习的阶段,却用大量的时间盲目地急于投身到社会上参加兼职、实习、志愿者等“社会实践”,从而淡化了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到了大四下学期,发现自己因为之前学习的怠慢导致好多课程没有及格,特别是大四下学期,有同学恍然大悟自己的素质选修学分还没有修够,这个时候开始着急,甚至想到放弃学业。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第二课堂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让同学们从一进学校就开始为自己的学业做规划,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真正出路。

三、第二课堂建设的分阶段教育目标

大一阶段: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主动动脑的好习惯,以积淀专业知识为基础。

大二阶段:让同学们养成集体意识:集体学习,以便更好地得到知识的交叉,提高学习积极性。

大三阶段:术业有专攻,让同学们更好地得到专业知识的提升,为写出优秀的学年论文做准备。

大四阶段:培养同学们整合知识的能力,很好地利用前三年积淀的知识,有计划地实施考研、创新创业活动。

四、第二课堂建设的措施

(一)第一阶段

刚进到大学,同学们对自己所选专业都没有一个很明确、深刻的了解,老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主动动脑的好习惯,以积淀专业知识为基础,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

把同学们按照自己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古代文学兴趣小组、古典文学兴趣小组、现代文学兴趣小组、21世纪文学兴趣小组、当代文学兴趣小组、欧洲文学兴趣小组、东方文学兴趣小组、现实主义文学兴趣小组、魔幻主义文学兴趣小组、荒诞派文学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等。原则上每位同学最少参加1个,最多参加2个小组。

每个小组每周定下一个讨论主题并定期举行一次自主讨论课(期间充分利用好各班的专业课老师:本着自主学习的态度和任课老师多沟通、多提问、多请教)。

每个月中文系全体同学聚在一起进行知识交流学习(每个月轮流安排2~3个兴趣小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组这个月讨论的成功成果)。

(二)第二阶段

进入大二,同学们接触的专业课程慢慢增加,专业知识逐渐丰富,这时就需要让同学们养成集体意识:集体学习以得到更好知识交叉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可以允许同学们进行唯一一次的专项兴趣小组调整)。

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大家对自己所在小组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轮流安排不同兴趣小组开展专题讲座。让同学们对自己第一阶段的学习做一个“汇报表演”,也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认可,同时让同学们从中知道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哪些不足,以便及时学习、补充、完善。

同时可结合院团委第二课堂学期积分政策,每个小组开展一次院级规模的专题讲座可积相应分数,至学年结束,以积分换取素质选修分。

(三)第三阶段

进入大三,学院课程安排90%都是专业课,这也就进入第二课堂第三阶段的学习。术业有专攻,第三阶段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定下自己学习的准确方向,设立自己研究的明确目标,以更好地得到专业知识的提升,为能写出优秀的学年论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利用前两年学习、整合的专业知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以在下学期能写出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优秀原创学年论文。

根据自身特色,在小组老师的带领下,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课题研究、写论文并争取发表(向学院申请相关经费,鼓励同学们多思考、多发表。奖励制度定为:同样结合院团委积分政策,只要有发表文章的同学都会得到一定的积分,以此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研究,以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素质选修学分)。

定期做近期时评、影评、书评等。以方便同学们定向投稿。(奖励制度同上)

(四)第四阶段

大四阶段也是第二课堂的第四阶段,更多应是考虑到同学们有考研意向或是走出大学,走入社会应该怎样过渡。根据同学们自己在前三个阶段积淀下的知识,有计划地开展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利用好整一个上学期的学习时间,选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业研究方向,制订出有效的考研复习计划,并及时投入到考研倒计时中。

根据前三年的学习情况,选择利用自身特长自主创新创业的学习,也需要提前制订计划,并合理利用时间投入市场调查及社会实践。

五、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第一阶段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出不同的兴趣小组之后,就需要有方向地进行阅读积累,然后再进行讨论、总结。

比如:古典文学兴趣小组可以进行古典文学方面的某个作家研究,如对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比较著名的作家开设专题研究,某部作品专题的研究,某种文体及流派的研究等。

再如:古代文学可以分块学习、讨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也可就某一个作家在不同时期进行纵向讨论:主要评价这个作家的文风、笔风、主题思想、主旨,可以结合作者本身的遭遇、命运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情况来评价;或就某一个时期对不同作家进行横向讨论:文学风格、写作手法、思想主旨等。

组建英语兴趣小组,可以每周就一类英语单词进行讨论;或就一个话题同学们先自己准备资料,每周申请一个固定教室进行讨论(建议同学们邀请英语专业的同学光临指导、一起学习)。

(二)第二阶段

做好了第一阶段扎实的学习之后,进入互补交流学习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同学们自己的专题讲座。邀请全校同学及老师参加,帮助同学们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查缺补漏,完善知识构架。

(三)第三阶段

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积累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及学习,以完成高质量的学年论文,而不是抄袭。

(四)第四阶段

第二课堂建设与第一课堂教学相结合,最终把学习结果应用到考研、公务员、创业、就业当中。

第二课堂建设与第一课堂教学共同组成高校育人模式。其中以授课教书为主的第一课堂重在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重在通过活动实践培养学生厚实的专业基础。一方面,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第二课堂又具有相对于第一课堂的独立性,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来建设,使之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牢固构筑素质教育广阔的坚实平台。因此,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和整合,能促进育人系统的整体优化”[2]

六、第二课堂的建设,采用评价考核学分化

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纳入相应的学籍管理,既采用学分制评价考核,为学生灵活安排自己任选或必选活动课程提供了可能,还可以实现组织的灵活性和科目要求的规范性统一,规定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保证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

教育本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早已成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在操作层面上更多地考虑个体的需要,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目标则需要更多的努力。只有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大学生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的局面,第二课堂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结 语

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动脑的好习惯,以积淀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养成集体意识,以便更好地得到知识的交叉,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能够出现更多属于原创的优秀毕业论文和毕业论文。但是,第二课堂的开展运行,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无疑是让原本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又加上一份责任。学院的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探索。

参考文献:

[1]丁长青,郑桂平.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条新路子[M].北京:中国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

[2]陈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注释】

[1]作者简介:何甜,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文学院助教,文学学士。

[2]陈恩.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