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多元化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些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894万人。[1]这一统计表明,近年来,中国网民数目和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不断增加。可以说,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一场互联网变革,这场变革将人类社会带入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一词意味着对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将赋予人类社会与前互联网时代截然不同的样貌。
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多元化_中国政治传播策论

近些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894万人。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7.9%,规模达1.86亿,较2014年底增加800万人。而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1]这一统计表明,近年来,中国网民数目和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不断增加。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普及,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传播交流的途径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的判断与对历史事实的抽象从本质上道出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技术哲学逻辑。[2]按照这种逻辑,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信息和政治垄断的局面,从技术层面将信息资源和权力、价值进行重新分配。可以说,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一场互联网变革,这场变革将人类社会带入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一词意味着对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将赋予人类社会与前互联网时代截然不同的样貌。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指出的:“技术、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场景”。[3]

关于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学术界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结构的形态,拓宽了社会互动的界线,创新了利益表达的方式,重构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4]同时,互联网也使传统舆论的控制作用大为弱化,网民表达自身利益的能力增强,网络动员成为社会运动的有力推手,公民意识觉醒,为人们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5]等。实际上,总结众多研究,可以看出,探讨互联网对社会产生的所有影响,其逻辑起点是: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既包括社会领域内的人际互动、组织互动和经济领域的互动,也包括政治领域内政党内部、政府内部的互动,公民与政府的互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等。互联网所引发的普遍联系和有机互动的增加,又不断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观念所引起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形塑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使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随之增加。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特点正是社会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不断互动而逐渐形成的,这一特点突出表现为社会的多元化:互联网为社会互动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便捷的方式,增加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内容的多样性,提高了获得信息的速度,信息的多样性逐渐形塑着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同时也为这种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的表达提供了媒介。当然,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互联网不仅增加了其多元程度,使多元逐渐显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