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Greenwald和Banaji(1995)认为“内隐态度的评价性内容可能与直接测量的态度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或者说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分离,有力地证明了内隐态度结构的价值”。自从Greenwald等提出内隐和外显心理层面的分离观点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很多研究者都支持个体的社会认知过程存在双重分离现象的观点。该理论观点认为:①意识性心理过程和无意识性心理过程是分离的,具有不同的心理加工机制;②外显心理结构和内隐心理结构是分离的。
大量研究表明,内隐心理结构和外显心理结构存在结构性分离现象,例如在偏见领域的研究、内隐自尊领域的研究等。在态度领域,大量研究证实了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不一致。例如,Wilson等(2000)的双重态度模型认为,个体对于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能被个体所意识到、所承认的外显的态度,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自动激活的内隐的态度。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外显态度是个体内省后的评价产物,受到个体动机、背景等因素的作用;内隐态度则具有无意图、无意识等特点。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者大多采用心理结构的内隐测量和外显测量的相关分析结果,对内隐和外显心理结构的关系做出推断。吴明证等(2004)将这种方法称为IEC关系分析。大量研究表明,内隐心理结构和外显心理结构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存在着分离现象。那么对于矛盾态度来说,其内隐层面与外显层面的关系如何?本章第一节的实验对矛盾态度的内隐层面存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对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
二、实验方法
1.实验被试
随机选取某大学本科生56人,其中2名被试在EAST测验中的错误率大于20%,其数据没有纳人统计分析。最终获得有效被试54人,男生27人,女生27人。被试年龄范围为18~25岁,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2.实验材料
(1)EAST测验材料的选取
本研究参照Houwer等研究设计的EAST测验对矛盾态度进行探讨,测验中使用的目标词和属性词通过预测得到。
其中,矛盾态度目标词的选取容易产生矛盾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挑选出现频率最多的5种容易引发矛盾态度的高脂肪类饮食行为,分别为高脂肪肉类、甜食或甜点、奶油类食物、肯德基快餐、街头烧烤。
属性词包括积极属性词和消极属性词各5个:积极属性词包括喜欢的、明智的、有益的、褒扬的、积极的;消极属性词包括厌恶的、愚蠢的、有害的、批评的、消极的。这些词汇都经过仔细选取,预测表明,这些词汇的积极和消极意义明确(见附录O)。
在EAST测验中,属性词使用白色字体呈现,而态度目标词则使用浅蓝色或浅绿色的字体呈现。浅蓝色和浅绿色非常接近,需要被试仔细辨别。
(2)外显矛盾态度问卷材料选取
由内隐矛盾态度测验中使用的5个积极属性词和5个消极属性词构建成为两极对偶词表,依据该词表设计外显矛盾态度问卷(见附录P)。
3.实验程序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内隐矛盾态度测量(EAST测验)和外显矛盾态度测量,为了消除顺序效应,一半被试先完成外显测量后进行EAST测验,另外一半被试则相反。
(1)内隐矛盾态度的测量(EAST测验)
本研究使用EAST的研究方法考察被试对五类态度客体的矛盾态度。在实验中,被试需要对白色词语(即属性词)和彩色词语(即态度目标词)进行分类反应,其中白色词语依据其词义进行反应,彩色词语依据其颜色(浅蓝色或浅绿色)进行反应。当屏幕呈现白色词语时,被试应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分类:词语为积极形容词时按P键;词语为消极形容词时按Q键。当屏幕呈现彩色的态度目标词时,被试应根据词语的颜色进行分类:其中一半被试当词语为浅蓝色时按P键,词语为浅绿色时按Q键;另一半被试则相反。在呈现需要进行判断的词语之前,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白色的星号(∗),持续500ms。当被试做出错误的反应时,将会呈现一个红色的叉号(×)。两个需要判断的词语的呈现间隔为1500ms。被试被告知在保证一定正确率的基础上快速反应。
本EAST测验包括三个组块,其中第三组块重复四次以确保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①第一组块:该组块为练习阶段。在该阶段中,屏幕上随机呈现白色词语(即属性词),5个积极词语和5个消极词语将各呈现两次。被试依据词语的语义按键。②第二组块:该组块也为练习阶段。在该阶段中,屏幕上随机呈现彩色词语(即态度目标词),5个态度目标词将以不同的颜色(浅蓝色或浅绿色)各呈现两次。被试依据词语的颜色按键。③第三组块:该组块为正式实验阶段。在该阶段中,屏幕上随机呈现的词语包括白色词语(即属性词)和彩色词语(即态度目标词),10个白色词语各呈现一次,5个态度目标词将以不同的颜色(浅蓝色或浅绿色)各呈现两次。当呈现白色词语时,被试应根据词语的意思按键。当呈现彩色词语时,被试应根据词语的颜色按键。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被试对该阶段任务进行适当练习,为了确保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该阶段将重复四次。
(2)外显矛盾态度的测量
由被试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外显矛盾态度问卷,问卷内容见附录P。
4.数据处理
(1)内隐矛盾态度的测量(EAST测验)
根据Greenwald等建立的计分规则,将反应时大于3000ms的测验结果以3000ms计,小于300ms的测验结果以300ms计,对错误率超过20%的测验结果予以删除,剩余的则为有效被试。在本实验中,有2名被试的错误率大于20%,因此,删除2名被试,有效被试为54人。为了使结果更加明晰,本研究除了使用反应时指标外,还使用反应时对数指标。
根据矛盾态度计算公式Ambivalence=(P+N)/2-︱P-N︱,本研究将积极反应效价下的反应指标和消极反应效价条件下的反应指标整合成为内隐矛盾态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被试的内隐矛盾态度程度越强。
(2)外显矛盾态度的测量
外显矛盾态度的测量采用分离语义辨别测验(the split semantic differential measure)进行,分别有积极态度量表和消极态度量表。根据矛盾态度计算公式Ambivalence=(P+N)/2-︱P-N︱,将问卷的两部分得分整合成为外显矛盾态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被试的外显矛盾态度的程度越强。
EAST测验采用Inquisit专业软件编写,全部数据的管理和计算均通过SPSS13.0完成。
三、结果与分析
1.矛盾态度的描述分析
对五类矛盾态度行为客体在不同反应效价上的反应时指标和反应时对数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7.5所示。
表7.5 不同反应效价的反应时和反应时对数的平均数、标准差
注:RT为反应时,RT-lg为反应时对数。
通过2(反应效价:积极、消极)×5(态度客体:高脂肪肉类、甜食或甜点、奶油类食物、肯德基快餐、街头烧烤)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的结果发现:
(1)反应时指标:反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1,F(1,53)=2.418,p=0.121;态度客体的主效应不显1,F(4,53)=0.216,p=0.913;反应效价与态度客体的交互作用不显1,F(4,53)=0.515,p=0.687。
(2)反应时对数指标:反应效价的主效应不显1,F(1,53)=1.889,p=0.170;态度客体的主效应不显1,F(4,53)=0.504,p=0.728;反应效价与态度客体的交互作用不显1,F(4,53)=1.302,p=0.268。
由此,五类行为态度客体的矛盾态度指标之间没有显1差异,可以将其合并成为总分,作为内隐矛盾态度的指标。
2.内隐与外显矛盾态度的关系
对五类矛盾态度客体的内隐矛盾态度指标与外显矛盾态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7.6和表7.7所示。
表7.6 五类态度客体的内隐矛盾态度指标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
表7.7 五类态度客体的外显矛盾态度指标的相关分析
注:∗∗,p<0.01。
由表7.6的结果可见,五类行为态度客体的内隐矛盾态度指标之间均有正相关,五类行为态度客体的内隐矛盾态度与内隐矛盾态度总分之间有显1的正相关。
由表7.7的结果可见,五类行为态度客体的外显矛盾态度指标之间均有显1的正相关,而五类行为态度客体的外显矛盾态度与外显矛盾态度总分之间也有显1的正相关。
本研究将外显矛盾态度总分和内隐矛盾态度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r=0.262,p=0.056,没有达到显1水平。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社会不赞许行为(日常生活中的五类不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的关系进行分析。IEC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五类态度客体的内隐矛盾态度指标内部均存在低相关,而外显矛盾态度的指标内部之间均有显1的正相关。在五类态度客体的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总分之间的相关较弱(r=0.262),没有达到显1水平。由此说明,对于人们五类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而言,在相关性研究基础上内隐矛盾态度和外显矛盾态度出现实验分离现象,这一结果也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矛盾态度本身存在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提供了研究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