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主要分为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国家安全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之分。传统安全主要是指由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而带来的威胁。非传统安全是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一般来说,传统安全问题往往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往往通过非军事的手段解决。[39]
“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或称“非常规安全”(Unconventional Security)、“非传统威胁”(Non-traditional Threats)、“非传统问题”(Non-traditional Issues)和“新威胁”(New Threats)、“新安全”(New Security),非传统安全是传统安全的扩展和延伸,包含了以军事和政治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在内的其他所有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安全问题。
从威胁的来源看,非传统安全有来自实体单位,也有来自一些虚拟的单位;既有来自人类,也来自自然界。传统安全的威胁来源主要是国家,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则是形形色色,鱼龙混杂。像“基地”组织这样的恐怖主义组织是具有健全完善的组织制度和数量庞大的人员的实体组织,而像“非典”“禽流感”病毒这样的威胁则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非传统安全问题“既可以针对国家和政府,也可能瞄准社会和个人,还可能带来邻国区域的动荡和全球性的不安”。[40]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除了霸权主义、局部战争等传统安全威胁外,还有更多新的安全挑战,即所谓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如“9·11”恐怖事件、“非典”疫情、印度洋海啸等,且日益频繁与增多。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非传统安全的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陆忠伟在《非传统安全论》中全面探讨了非传统安全的起源、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含义等理论问题,并就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水资源安全、民族分裂问题、宗教极端主义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文化安全问题、武器扩散问题、信息安全问题、流行疾病问题、人口安全问题、毒品走私问题、非法移民问题、海盗问题、洗钱问题等作了非常全面和仔细的分析,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非传统安全问题。[41]王逸舟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中指出,生态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毒品泛滥、难民问题的专项研究都属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内容。[42]再有,蔡拓在《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中对南北问题、环境问题、资源与人口问题、难民问题、人权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艾滋病问题、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43]俞晓秋等在《非传统安全论析》中也对非传统安全的定义、内涵等做了细致的解读和分析。[44]余潇枫在《非传统安全蓝皮书: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中通过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现状、问题、经验的调查研究,对中国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国家发展的安全方略进行深层次理论分析,并形成相应的对策性咨询,其研究对象除涉及经济安全、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文化安全、人才安全以及认同安全等,还涉及我国边疆跨境民族冲突、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毒品走私等。[45]非传统安全研究已经成为近些年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国学术界和媒体开始频繁使用“非传统安全”一词是在“9·11”事件发生后,该词一般也是被用来指代恐怖主义、走私贩毒、跨国犯罪、资源短缺、人口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2002年5月的《关于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中方立场文件》和2002年11月的《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都启动了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境外合作计划。
2002年12月的《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指出,一些地区因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问题引起的争端时起时伏,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恐怖主义已经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现实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