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平稳发展

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平稳发展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国内,通过宏观调控,通货膨胀过高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4%,完成105%;第一产业增长率为3.5%,完成100%。第三产业增长8.2%,完成91%。“九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平稳发展_修史资政育人研究. 2015 年卷

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1.历史背景

“九五”期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其变化,是历次五年计划执行和实施中比较少见的。国际上,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广泛应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全球化进程加速,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冲击。在国内,通过宏观调控,通货膨胀过高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同时,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九五”计划后期,内需不足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下岗职工增多,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速减缓,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2.指导方针

围绕“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

3.主要任务

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三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重点加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建设。同时,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调整提高轻纺工业,积极开拓第三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5)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7)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8)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执行结果

这一时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增长更加平稳,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基本完成。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4%,完成105%;第一产业增长率为3.5%,完成100%。第二产业增长率为9.8%,完成98%。第三产业增长8.2%,完成9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为零增长,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农民纯收入增长率为4.7%,完成了11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增长率为5.7%,2000年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77%,完成96%。人口为12.7亿,完成了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2000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比1995年的36.2%明显提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在体制改革方面,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产权制度、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要素市场“双轨制”问题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制度仍有待完善。

5.重要意义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1997年,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预期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进一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九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