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联妇儿工委办公室
2015年4月
《河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妇女儿童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妇儿工委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强化源头参与,部门协调联动,突破重点工作,逐步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妇女儿童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现状:经过全省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扎实有效的工作,我省两个规划实施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至2014年底,大多数两个规划中期目标已完成,有18项可量化指标已达到终期目标。一是妇幼卫生保健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0.1743‰,婴儿死亡率为7.5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6%,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农村消毒接生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均达到或超过两个规划中期目标。二是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入学率的性别差异已经消除。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学前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14年底,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11437所,在园幼儿216.8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6.11%。三是在女性就业方面,坚持男女平等就业制度,积极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妇女就业和劳动技能培训,为妇女劳动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2014年,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9万人,其中女性为11.8万人,占再就业人数的45.6%。四是妇女参与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到2014年底,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261.96万人,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778.6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44.4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53.06万人,城镇职工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684.02万人,失业保险人数为508.73万人。五是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省把培养和选拔女干部纳入了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督导力度。目前,全省县级以上政府班子基本实现了每个领导班子中都有一名女干部的目标,全省居委会女委员比例达到64.8%。六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出台有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特殊政策措施,加大法律援助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妇女婚姻家庭、劳动权益的维护和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的改善。七是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不断优化。至2014年底,我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4.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探索建立了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
通过深入实施两个规划,广大妇女儿童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广大妇女儿童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妇女儿童工作规律的认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纳入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范围。各级人大、政协通过立法、执法检查、解决各种议案提案等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加之全社会对妇女儿童事业的高度关注,为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2011年以来,以省委、省政府及办公厅名义下发的涉及妇女儿童健康、参政、就业、福利、环境等各方面文件9个。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求各级各单位要积极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建立完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关于省市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关于做好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村党组织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的意见》,对省、市、县各级领导班子及村、居民委员会中女性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制定下发的《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为妇女创业、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新框架,将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我省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的意见》,将村庄绿化列入工作重点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指明了方向。另外,各成员单位出台与两个规划实施工作有关,涉及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就业、参与社会管理、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文件、通知、意见等40余个。这些都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两个规划实施过程中,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通力合作,重点围绕妇女儿童与健康、教育、就业、法律保护、环境改善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规划各项指标的完成。
一是联合出台文件,建立规章制度。省妇联、省信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的意见》,并召开了全省妇女信访代理工作推进会,提出了“各级妇联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要求,明确了“不少一县、不落一乡、不漏一村”,在全省全面推开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编报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省林业厅与提升办、财政厅联合印发了《2014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村庄绿化工作方案》,明确了村庄绿化指导思想、工作重点。省残联与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计委联合出台《河北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建立了我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补助补贴制度。省妇联联合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等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实施河北省发展农村新型家庭手工业“巧手创富工程”的意见》,推动了农村新型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直接受益妇女65772人。
二是共同协作推动,提高工作合力。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国资委加大女性任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管理层职务的选拔培养力度,适当增加了定向选拔女性的岗位和名额,建立了女干部单独补充渠道。省卫计委联合省教育厅开展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自查,对全省645所学校、184家疾控机构、266家综合性医院、162个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91个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了学校结核病防控自查工作。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将父母重残和服刑人员子女纳入孤儿保障范围,使更多的孤残儿童得到救助。针对当前留守流动妇女儿童数量大、空巢老人增多的实际需求,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爱心代理妈妈”“爱心代理儿女”志愿服务的意见》,全力推进“爱心代理妈妈”“爱心代理儿女”志愿服务。省检察院、省法院、公安厅、司法厅、团省委联合下发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暂行办法》,确定了社会调查的主体、范围、启动时间、调查内容、对象和方式以及社会调查报告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等。同时,省检察院会同河北电视台“警方报道”栏目组共同录制了系列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电视片,通过真实的案例,让社会公众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状况等。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
根据上一轮两个规划实施结果及新一轮两个规划实施以来的工作发展态势,我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梳理,对两个规划实施中的难点指标进行了重点攻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是关于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居高不下是我省的一个难点目标,为此,我省妇儿工委和省卫生厅高度重视,积极出台政策和办法,组织专家研究攻关,多方探索解决途径,取得了实效。首先,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加强“三查联动”,实施优生健康服务和病残儿童早干预工程。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服务网络建设,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城乡全覆盖。进一步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提高疾病筛查诊断能力,降低出生缺陷致残率。据统计,2014年,我省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016%,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第二,创新示范,以扎实惠民的政府买单政策推动难点问题解决。2012年3月,石家庄市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将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含听力筛查)费用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实行免费检查,构筑起降低出生缺陷的“三道防线”。从执行情况看,2011年至2014年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全国1.5%的平均水平。第三,积极建言献策,通过议案提案,提高全社会关注度。去年底和今年初,省妇联就预防出生缺陷问题向省人大、全国政协提交了议案和提案,呼吁提高全社会对新生儿出生缺陷高发危害的认识程度,特別是在加强政府责任推动这一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第四,省卫生厅与省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开展了预防出生缺陷研究项目。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通过调研、重点监测、研讨会等方式,理清影响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可操作性对策建议。
二是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建设儿童之家是落实两个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儿童之家是一个新事物,基层也不熟悉,而且目标任务较重,所以被列为我省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为全面推进儿童之家建设,我省采取了四个步骤:一是制定方案,确定建设儿童之家整体思路。在学习国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探讨,确定了我省儿童之家建设标准和路径,对儿童之家省级示范点硬件、软件配备以及服务等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具体标准。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儿童之家对于广大基层工作者来说比较陌生,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多次组织培训交流,使各市妇女儿童工作者充分了解什么是儿童之家、如何建设儿童之家、如何运行儿童之家。三是以点带面,积极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全面铺开。为推进全省儿童之家建设进程,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确定全省儿童之家省级示范点的通知》,通过基层的积极创建和申报,目前已建成省级儿童之家示范点40多个,为各地普建工作提供了参考和示范。经过全省积极推广,现在共建设各级示范点5700多个。四是财力支持,将儿童之家建设纳入妇联重点工作。为建设儿童之家,各级财政积极支持,近三年来仅省级财政就投入了210万元资金支持。2015年,我省儿童之家建设纳入了省妇联整体重点工作规划,正在拟定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方案,将斥资近500万元在全省建设高标准的妇女儿童之家。
三是推动女性进村委会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我省各有关部门下了很大功夫。首先,开展多部门联合集中督导调研。2014年初,省妇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组成督导调研组,主要对《关于印发〈关于坚持党建带妇建进一步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落实情况进行督导,主要内容包括党建带妇建情况、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及妇女进“两委”情况,这次大范围的督导调研既基本摸清了底数,又加强了各级组织对推动基层女性参政的重视。第二,实现政策保障的新突破。2014年,为保障在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中女性进“两委”比例,我省出台的《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村党组织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村‘两委’班子成员职数,原则上每个村3~7人,其中至少有1名女性”。省妇联也印发了《关于在全省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推进妇女进村“两委”和做好农村妇代会换届工作的意见》,确定2015年农村妇代会换届工作实现“三个100%和两个大幅提升”,即:100%村“两委”成员中至少有1名女性,100%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100%村妇代会按期换届;村“两委”女性正职比例大幅提升,村“两委”成员中女性比例大幅提升。第三,加强对女性进“两委”督导。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妇女进村“两委”和农村妇代会换届工作的开展,保证有关文件要求落到实处,2015年1月26日至2月5日,省妇联对全省各地农村妇女进村“两委”和农村妇代会换届工作进行了集中督导。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省女性进村委会比例较2010年有了较大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涉及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一些指标达标难度仍然较大。三是妇女儿童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一些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社会对弱势妇女儿童的救助体系还不健全。四是分性别统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数据目前无法统计,无法确定数据出处。针对上述问题,我省将积极采取措施,力争妇女儿童工作五年目标任务得以较好落实。
以宣传为先导,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向社会各界宣传两个规划,不断提高群众对两个规划的知晓率。强化示范市县工作,切实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尤其是对国家级、省级示范市县,推动其两个规划目标率先达标,进一步提高示范工作水平。加大对实施两个规划的督导调研力度,查找未达标指标的主要原因,制定攻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逐一突破重点难点指标,确保两个规划中期目标如期完成。
目前,两个规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重点领域的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但仍有一些目标实现难度较大,如女性占村委会成员比例、儿童之家建设比例、农村卫生厕所比例等。现在还有一年时间就到中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整合资源,着力在解决突出问题和难点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妇儿工委统筹协调和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在六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妇女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积极推动农村民主化进程,提高农村女性的素质,提高基层妇联干部工作能力;积极贯彻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促进妇女儿童平等享有社会福利;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扩大妇女儿童受益面,推进健康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提高农村妇女儿童教育水平;将农村改水改厕指标纳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好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家庭能源结构,提高妇女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重视和加强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定期对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和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协调联络、督促检查等各种制度,加强妇儿工委工作制度化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因势利导,开展特色工作,探索推动两个规划实施的有效方法和工作机制,善于抓住机遇,协调调动各种资源,强力推进规划目标的落实。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沟通、协调、组织、调研、督导等能力。
(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材料。作者:王雪梅 米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