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亲子关系
1.亲子关系概述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子关系比较复杂,决定其复杂性的因素有许多,例如社会因素、素质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区域因素等。但最直接的还是这样三个因素:代际形式(即家庭类型),人生阶段,家庭职能社会化程度。
亲子关系的特点:亲子关系是由血统承继相连接的人际关系,是无法选择、不可解除的关系。
2.亲子关系的类型
1)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这是基于子女出生的法律事实而发生的,其中包括生父母和婚生子女的关系、生父母和非婚生子女的关系。其特点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只能因依法送养子女或父母、子女一方死亡的原因而终止。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不允许解除的。
第二,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这是基于收养或再婚的法律行为以及事实上抚养关系的形成,由法律认可而人为设定的。包括养父母和养子女的关系,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的关系。其特点为: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可因收养的解除或继父(母)与生母(父)离婚及相互抚养关系的变化而终止。
2)依据父母对子女的权威性程度所划分的类型
第一,权力型。父母对子女实行严格的控制,强调家庭规范,但也重视子女的个人意愿,承认孩子的自主性,鼓励其参与家庭决策。
第二,独裁型。父母强调服从,限制子女的个体性,用处罚来控制孩子,要求子女把父母的话当做“圣旨”,严格遵循父母的意见和命令。
第三,放任型。父母除了在人身安全方面对子女有所要求外,认为孩子应该在所有方面都是自由的,而父母则成了孩子达到自己愿望而随意支使的工具。
第四,民主型。父母有威严而不外露,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平等,父母尊重孩子,支持孩子的自我管理,启发孩子的创造性。
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独立性、自主性或从属性、依恋性的强弱以及竞争能力的高低等。
3.协调亲子关系,建设和谐家庭
1)子代婚前亲子关系中的“代沟”问题及其协调
所谓“代沟”是指两代人因年龄、生理、心理和社会经历的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鸿沟”。在家庭中“代沟”普遍存在着,甚至可能导致矛盾和冲突,是影响家庭关系和谐的因素之一。
子代婚前亲子关系中的“代沟”问题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协调亲子两代人关系的方式方法也是多方面的。亲代要随着子代年龄的增长,不断调整教育子女的方法、内容和方式,在子代成长、成熟,要求自立时,不失时机地让他们独立,是协调好子女在青春期和青春期以后亲子关系的关键。这个时期亲子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亲代。
2)子代婚后亲子关系中的“代沟”问题及其协调
亲子关系中的“代沟”问题不仅在子女结婚前存在,而且在子女结婚后依然存在。由于子女结婚后,家庭中增加了新的因素,增添了新的角色,亲子之间不仅有“代沟”问题,还有新的婆媳关系问题。它使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了。从现代社会生活角度看,亲子之间、婆媳之间保持距离的交往,比较容易协调关系。要协调好儿女婚后的亲子关系,一方面,要在亲子之间、婆媳之间提倡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子女长大成人,要尊敬和赡养父母,两代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热爱。另一方面,则要建立现代家庭模式。比如用“家庭网”取代大家庭。保持距离的交往,常见常新,是维持代际情感、减少代际矛盾的客观规律。
3)孙代出现后亲子关系中的“代沟”问题及其协调
子代婚后生育孙代,原来的亲子关系中出现了新的因素。此时,尽管亲子关系中还有“代沟”问题、婆媳关系问题,但新的祖孙关系可能成为亲子关系的黏合剂。相比较而言,隔代家庭关系中的祖孙关系总是比较容易协调的。祖代对孙代的出现总是很高兴的。其一,大树生了根,家庭“香火”延续下来了,传宗接代的理想实现了。其二,祖孙很好相处。俗话说老人是“老小孩”。“老小孩”和小小孩在一起,总是欢乐多,纠纷少。其三,对于祖代来说,由于“代沟”问题、婆媳关系问题等失去的亲子之情,也能在祖孙关系中得到一些补偿;亲子两代的矛盾和纠纷,也能在祖孙关系中得到化解。当然,在隔代家庭关系(祖孙关系)中也有与邻代关系(亲子关系)交叉的问题。孙代出现后亲子关系中也会出现新的矛盾,比如因祖代过分溺爱孙代,亲子两代抚养和教育孙代的观念、方式和方法不同等,而出现的新的矛盾。但总的来说,孙代的出现,可以减缓亲子两代的矛盾和冲突。现在,我国许多家庭中的年轻夫妇把自己年幼的子女托付给父母看管,既实现了两代人互相帮助和救援,也联络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
无论如何,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对于建设和谐家庭很重要,是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协调好亲子关系,就要研究和把握在家庭生活和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亲子关系的不同特点,研究影响亲子关系的各种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协调好亲子关系,建设和谐家庭。[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