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无结构访谈法
在实际研究中,访谈是与观察同样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实地研究中的访谈与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介绍的结构访谈的方法有较大的差别。实地研究中的访谈通常是一种无结构访谈,有时甚至只是一般的、随意的闲聊。
一、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和形式
无结构访谈又称做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应该说,无结构访谈与结构访谈相互补充,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都是社会研究中的有用工具。
结构访谈要求在访谈过程、访谈内容、访谈方式等方面都尽可能统一,做到标准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访谈中各种个人因素,特别是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访谈过程,从而增加访谈过程的客观性和资料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得访谈资料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但结构访谈因为缺乏弹性,缺乏灵活性,因而无法了解更加具体、更加详细的资料,也无法对所访谈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与此相反,无结构访谈的最大长处就是弹性大,灵活性强,它有利于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结构访谈相比,无结构访谈的最大特点是深入、细致。但是,这种访谈方法对访谈员的要求比结构访谈的要求更高;这种访谈方法所得的资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而且特别耗费时间,使得访谈的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这些都是无结构访谈所存在的缺陷,我们在运用时应该有所注意。
在实地研究中根据访谈的性质,可以将实地研究中的无结构访谈细分为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两种。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而非正式访谈则指的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比如,在左邻右舍、街头巷尾、集贸市场、餐馆商店等日常生活地点与偶然碰上的当地人所进行的交谈,就属于这种非正式的访谈。这种非正式的访谈无法事先预料和计划,交谈的进程不能由研究者严格控制,交谈内容也不能完全按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进行选择,只能随具体的谈话情景、谈话对象而定。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只能因势利导,见机行事。正式的访谈则通常需要按事先拟好的提纲进行,这种提纲中列出了一些根据研究文献和研究者个人经验认为应该了解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但提纲通常只起到某种提示作用,访谈的实际进程仍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二、无结构访谈的类型
无结构访谈虽然没有固定的程序,但由于实施的方式不同,无结构访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集中访谈
集中访谈,又称重点访谈,指的是对某一经验或者事件及其影响的集中访问。它的具体做法是:先把研究对象安排到选择好的某一情境之中;然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访问,询问他们在情景当中的主观经验。研究者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相关资料,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集中访谈在实地研究中并不常用,但是常常被社会心理学家用来研究大众传媒的效果。
2.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指的是为了搜集个案的资料所进行的访谈,它要求访谈员针对个案的各个方面开展全面的调查,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资料,借以分析所研究的问题。在实地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深度访谈是个人生活史研究。
3.客观陈述法
客观陈述法是一种非引导式访谈法,由访谈对象自己将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的生活状况客观地描述出来。在这种访问法中,访谈员基本上保持一个完全的听众角色,偶尔插一些中立性的话语,如“为什么”、“怎么样”,等等。
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让访谈对象发表意见的方法,是一种能够使访问者直接接受被访者的信念、价值观等抽象概念的方法。
4.集体访谈法
集体访谈法也叫座谈会,是一种无结构式集体访谈,它是将若干被访者集中起来,对有关问题共同讨论的方法。集体访谈法是实地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将在后面重点介绍。
三、进行无结构访谈的注意点
对于实地研究中的正式访谈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在访谈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访谈中主动地掌握和引导好整个访谈的进程。一种可取的方法是,事先精心准备好一组“主题标题”或“内容提示”,以保证每次具体的访谈都能覆盖访谈的主要内容。这组“主题标题”或“内容提示”一般采用简练明确的词语或短小的句子的形式,抄写在一张卡片上,或者写在笔记本上,用以作为在访谈过程中指导提问和检查遗漏的依据。当然,这组“主题标题”不是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相反,它通常需要根据实际访谈过程中所认识到的问题或方面,对原先考虑不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
(2)访谈前最好能对被访者的各方面情况和特征,比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等,尽可能详细地进行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便于访谈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角色姿态,尽可能缩小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增加两者之间的共同语言,以建立起融洽轻松的访谈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访谈员对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所谈的各种情况,有一个更为准确、更为客观的理解。特别是在对一些不易交谈、不易表达的内容和一些不善表达的被访者进行理解时,这种事前的了解就更具有明显的作用。
(3)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应该以被访者方便为主要原则。在访谈前,访谈员应该事先与被访者进行联系,向被访者说明访谈目的和内容,并和被访者就访谈次数、时间长短及保密原则达成协议。见面时,一定要向被访者表示某种歉意。比如,“对不起,打扰了您的工作”或者“对不起,影响了您的休息”,等等。而不要以为有了正式的介绍信,或者事先已通过了被访者的上级机关和领导,被访者接受访谈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访谈对象来说,他并没有以牺牲个人的工作、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来接受你的访谈,并向你提供各种情况的义务;对于每一个访谈人员来说,他也没有为自己工作的需要而占用别人工作或休息时间的权利。因此,在一开始与被访者接触时,切不可忘记向被访者十分诚恳地表达出对这种打扰的歉意。
(4)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其标准是: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突出。主要解释你是什么人,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访谈,等等。其目的是消除被访者在陌生人面前所自然产生的各种疑虑和戒备心理。接着,就要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地告诉被访者,你希望他谈些什么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不能把你所想了解的全部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而只能给出一个总的内容范围和一两个十分容易交谈的话题。因为即使你把全部问题都列举出来,被访者也不可能全部记住;即使他可以把问题全部记住,也不可能有条有理地、一个接一个地从头谈到尾。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回答者产生回答问题的动机;帮助他们做好回答问题的心理准备;建立起轻松、融洽的访谈关系;引导被访者开始回答第一批问题。
(5)开始访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全部资料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在这方面的表现。为了创造有利于访谈的气氛,除了对访谈对象表示礼貌外,在进入正题之前,可以先谈谈访谈对象身边的、较熟悉的事情,以消除拘束感,比如,他的住房、家庭、子女、个人嗜好等。然后逐步地把话题引向访谈的内容。开始提出的问题除了在内容上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以外,访谈员提问的速度也应相对慢一点,使被访者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6)在被访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访谈员要专心听,并认真记笔记。这样做可以给被访者一种正式感、受尊重感和谈话有价值感。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访谈员的目光要恰当地同被访者保持接触。所谓恰当,指的是既不能埋头记笔记,而忽视了通过目光同被访者进行交流;又不能长时间把目光停留在被访者脸上,因为这样往往会造成被访者的紧张感、不自在感,影响到他的谈话。要使自己的目光在笔记本和被访者这两者之间自然地往来,随时让被访者感到你在十分认真、十分注意地听取他的谈话、他的意见和看法。
(7)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访谈的目的是收集某类现象的资料,访谈记录则是关系到访谈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无结构访谈的记录工作。一种叫当场记录;另一种叫事后记录。事后记录是在访谈结束后,靠回忆进行追记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既不会影响访谈时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又有较好的消除被访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感的作用。但其缺点是所追记的资料往往很不全面,遗漏之处很多,且所记内容也不确切。当场记录即边访谈边记录,它是访谈员采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在当场记录中,要想把被访者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记下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记录。主要做法是:对被访者讲述的事件、列举的实例,特别是事件或实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状况、性质,等等,要尽量完整地记录;对被访者关于某一问题所表示的观点,对某一现象的主要态度、主要见解,等等,要准确地记录,并且最好能记下他的原话,而不要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或“归纳”被访者的话;对于被访者在回答中的一些过渡性语言、承接性语言、重复性语言、口头语,等等,则不要记。记录时,对不同问题的回答,以及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内容,等等的回答,都要在形式上明显地分开,各自形成单独的一段,而且要分层次、分段落、不留空隙地从头记到尾。当场记录的最理想方法当然是进行访谈现场录音,但这一定要事先征得被访者的同意。
四、访谈控制的方法
访谈的控制是访谈过程中最重要、最难掌握的工作任务,也是整个访谈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一般来说,提问控制和表情动作控制是两项主要的控制手段。
提问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内容转换的控制。即当访谈的内容从一个方面转到另一个方面时,访谈员要有意识地帮助被访者进行这种转变,而不能在被访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地转换话题。转换控制的方法是先顺着被访者所谈内容进行简要归纳,让被访者在这一方面的思路打上句号,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其次是对问题的重述和追问。当感觉到被访者对问题含义不理解、不清楚,或有误解时,可通过重复问题来帮助他们理解;当你对被访者的回答有疑问时,也可通过复述其回答和追问来确证;当感到被访者回答不全时,可通过停顿不语或追问来诱导被访者继续谈下去。再次是掌握好发问和插话的时机。通过适时的插话和提问来巧妙地掌握和控制访谈的进程。由于访谈对象是互不相同、各有特点的,因此,对于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反应会不同,回答会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会不同。有的也许能较好地领会访谈员的要求,而有的则可能会形成一些误解;有的也许能较好地按访谈员的要求叙述,而有的则往往会跑题。为了使每一种情况下的访谈都取得成功,访谈员必须牢牢掌握和控制交谈的方向、范围和进展情况。而且,这一切都不能过于明显地表露出来,只能以某种被访者不易察觉的方式自然地进行。在被访者叙述的过程中,除了十分重要的细节外,一般不要发问,插话也不要过多,以免打断被访者的思路。
表情与动作控制即是指访谈员通过自己的各种表情与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是:(1)用动作中断被访者的谈话。如通过送水或点烟的动作打断被访者扯远的话题。(2)要表现出礼貌、虚心、诚恳、耐心的表情。(3)要对被访者的谈话表示关注,即使当被访者说走了题,或者语言表达效果较差时也应如此。(4)访谈员的表情要适合被访者回答的内容。要对被访者回答的喜怒哀乐表示出同感。(5)要恰当地用眼,专心地用耳。既不能只顾低头记笔记,忽视被访者的存在,也不能一直盯着被访者。眼睛要在这两者中找一个适当的位置。听被访者回答时,一定要专心,以免影响被访者谈话的情绪。
五、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也称为座谈会,它是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集体访谈的最大特点是,访谈中不仅存在着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的被访者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整个访谈过程不仅是访谈员与被访者社会互动的过程,而且也是被访者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集体访谈所收集的资料将受到这两种社会互动的影响。因此,要成功地组织好集体访谈,要开好座谈会,访谈员就不仅要掌握好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而且要组织和引导好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访谈员有更熟练的访谈技巧及组织会议的能力,正确地面对多个被访者。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集体访谈是较个别访谈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访谈方法。
参加集体访谈的人数是进行集体访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若人数多了,则集体访谈难以掌握和进行;若人数少了,则又达不到集体访谈的效果。根据长期实践的经验,一次集体访谈的参加人数通常以5~7人为宜,最多不超过10人。同时,应该注意参加集体访谈的被访者的选择。总的来说,参加集体访谈的人员应根据访谈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的原则是:(1)要有代表性。(2)要十分了解情况。(3)要敢于发言。(4)相互之间应有共同语言。
集体访谈具有一些不同于个别访谈的特点。首先,由于集体访谈是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被访者之间的多层次互动与交流,因此,它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比个别访谈方式所获得的信息更为广泛、更为全面;而且,由于能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核对、互相修正,所以,集体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往往也更为完整、更为准确;其次,由于集体访谈能够同时访谈若干个不同的访谈对象,因而可以大大地节约时间、人力,相对较快地获得有关社会现象的情况。但是,集体访谈存在着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是容易产生和形成某种“团体压力”和“从众行为”。它往往使得参加集体访谈的访谈对象在其他访谈对象的面前有意无意地隐瞒真实情况和想法,使自己的回答和看法顺从、接近或符合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愿或不敢表示不同的意见。因此,访谈员应该对集体访谈中所得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由于同样的原因,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的访谈,也不适于采用集体访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