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是积极推行“村级发展基金”。为了解决贫困农户发展所需资金短缺的这一问题,我省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扶贫资金投放新方式——“村级发展基金”。“村级发展基金”扶贫资金投放方式,使农户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更加具体到位,也增加了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灵活性,从而增强了村民的创业增收能力。因此,在推广小额信贷的同时,积极推进“村级发展基金”,提高贫困村民使用扶贫资金的效益。目前应抓住国家和省上新农村
对策研究_2008甘肃发展报告

三、对策研究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

政府在政策法规的制订过程中,应强调权利平等和社会公正,要让弱势群体参与制度规则的制订,并促使现有的规则趋于更合理、更公平,从而充分保障贫困人口的各项社会权利的实现。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虽然我省目前有1800万农民参加了该保险,但仍存在看病贵、看大病难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要尽快在贫困地区特别是特困村全面推行,切实解决好贫困农民看不起病、看病难的问题,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二是建立农村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农村贫困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政府、社会、学校”多方救助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保证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不因贫困而失学,不因上学而致贫、返贫。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对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和弱智、低能的贫困群体建立长效、稳定、系统的救助机制,确保稳定解决温饱,稳步推进农村脱贫进程。

(二)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扶贫投入

目前由于扶贫任务重,地方财政无配套资金,国家对每个特困村的资金投入极其有限,不能完全解决导致贫困的所有问题,某些项目完成后无管护资金,增收项目发展后缺少扶持费用,其脱贫步伐跟不上全国的发展速度。因此要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仍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整合资金,向特困村倾斜。要充分整合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社会扶贫等方面扶贫资金用于特困村建设。同时,要通过科学规划扶贫项目,捆绑整合各方面资金和资源,按照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协作的要求,坚持“渠道不变、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生态家园、退耕还林等农业项目资金也要向特困村倾斜,集中向贫困村投入,以有效发挥资金的积聚效应和整体效益,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特困村建设。继续加大与扶贫集团的联系力度,探索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用真心换真情,争取他们更大的支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动员鼓励所联系工作对象参与扶贫。同时,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外援项目参与我省的扶贫开发。

三是要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备案制、公示制、报账制、审计制管理,加大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考核督办,确保扶贫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是尽快实现农村“七通”工程,即通水(自来水、清洁饮用水、必要的生活生产用水)、通电、通邮(政)、通路(乡村公路)、通线(广播、电视)、通话(家庭电话和公用电话)、通网(因特网特别是县乡两级公用因特网),这样可以扩大农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帮助农民进入市场,扩大与外界的联系。

五是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生态建设等,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阻止因自然灾害而返贫现象的进一步发生。

六是积极推行“村级发展基金”。农村贫困人群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中都亟需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小额信贷可以有效地满足穷人的资金需求。但贷款形式、方法、渠道对无抵偿能力的极贫家庭显得十分不方便。为了解决贫困农户发展所需资金短缺的这一问题,我省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扶贫资金投放新方式——“村级发展基金”。“村级发展基金”或由扶贫资金补助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建立,或以政府注入一定扶贫资金“铺底”,采取政府向贫困农户赠股、配股,并鼓励贫困村农民自主、自愿、以自有资金入股的形式,补充扩大“村级发展基金”规模。“村级发展基金”扶贫资金投放方式,使农户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更加具体到位,也增加了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灵活性,从而增强了村民的创业增收能力。因此,在推广小额信贷的同时,积极推进“村级发展基金”,提高贫困村民使用扶贫资金的效益。

(三)实施产业扶贫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产业扶贫战略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快捷、最稳定的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长远之策。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禀赋与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三个层次上,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抓好草食畜、马铃薯、果菜、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力争把我省建设成草畜强省、马铃薯生产大省和全国优质果品和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并使杂交玉米制种、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产品也能实现新突破。壮大扶贫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股份合作、放苗还果、借羊还羊、放种还粮等方式,达到带动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的目的。

贫困地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外部利润内部化。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如平凉、庆阳的牛羊、苹果、杏、冬小麦和小杂粮,天水的苹果、桃,陇南的花椒、橄榄油、桑蚕,中部及干旱地区的洋芋、苜蓿,甘南牧区和庆阳环县、华池县北部半农半牧区的草畜业,河西的啤酒大麦、啤酒花、春小麦、玉米制种、番茄、洋葱、专用薯等。上下齐心协力,下决心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努力,逐步形成类似啤酒大麦、啤酒花、玉米制种等既有甘肃省特色又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产销基地和加工、包装、储运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同步形成配套服务的农产品种植栽培、加工研究院(所)和畜牧兽医所(站)。鼓励支持农产品流通,长年开放“绿色”通道。

(四)继续稳步实施迁居扶贫,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

稳步实施迁居扶贫,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实施迁居扶贫工程就是对那些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山贫困人口,有组织地搬迁到经济相对发达、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安居乐业。目前应抓住国家和省上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在资金、政策、措施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要认真总结前几年迁居扶贫试点的成功经验,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行集中安置、插花安置、梯级安置、就地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相结合,突出有土安置,注重培育、发展支撑产业,搞好后期扶持,确保“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

(五)实施儿童发展计划,加强基础教育及技能培训

逐步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入学率。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增强贫困农民自己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各项适用技术的培训,培养有文化、遵法守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原则,积极与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加强联系,实行订单培训,建立外出人员就业卡,召开务工典型代表座谈会,建立在外流动人口临时党支部,拓宽就业渠道。与各级大专院校联合开办培训班,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增收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协会的作用,在每个乡镇和村培训5-10名技术骨干,让每户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增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和发展后劲。

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在于消除儿童贫困,促进儿童发展。要消除儿童贫困,促进儿童发展,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儿童发展计划”。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放在儿童身上,这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因此,政府应有计划地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教育投资,这些措施将会有效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

(六)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快反贫困步伐

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要发挥多方面力量作用,要从过去的仅依靠政府的单向投入转向争取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投入。为此,我们认为,一是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摆脱贫困。二是继续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组织社会捐赠。三是进一步争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向我省提供援助性扶贫项目。为保证这类项目的顺利执行,国家应适当增加相应配套资金比例,对地方财政确有困难的可以全额配套。同时,要加强对国外援助性扶贫项目的管理,努力提高外援贷款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还贷能力。四是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各级政府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适应市场需要,能够提高产业层次、带动千家万户增加收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并改善生态环境的资源开发型企业,能够安排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市场流通问题的企业,国家都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对贫困地区资金投入和经济开发,加快反贫困的步伐。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处 赵志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