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道德及其时代价值
1.教师道德的含义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特别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而且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2.教师道德的时代价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话概括了教师职业的作用。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费巩在《施行导师制之我见》演讲中指出,做教师的不仅教学生技能知识,并且要教他们为人立世之道。他说:“吾们求学也,要同时学做人,学做大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人者不自私自利之人也。否则学养不足,即使在校时是志趣高尚的,一入社会,经不起恶势力之诱导,便给同化了。学校造就出来的人才,必须个个有品德,品学兼优,将来能改变社会风气,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中国才有希望,教育才有成就。”学校教出的学生要个个品学兼优,教师必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教师道德的调节作用
教师道德规范了教师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原则,指明了教师在其教育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原则。所以教师道德在教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师道德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因为教师与教育事业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教师对教育事业地位的认识和对教师的职业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如果一个教师完全按照教师道德要求自己,那么他就会兢兢业业,使教育过程得以顺利完成。二是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正常、和谐、融洽,对于教育效果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与一个不受欢迎的教师对学生教育的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想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须用教师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三是调节教师与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教师生活在社会中,他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社会关系,如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教师道德可以规范教师的行动,调节教师本身的思想和行动,指导教师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从而使教师达到团结一致。
●教师道德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
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教给学生一种谋生的本领,也就是一种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学生凭借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为自己在社会上谋到生存空间的同时,把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所以说,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给社会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有两种职能,一是生产职能,一是政治职能,即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也要向他们传授社会的道德规范,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向前发展的未来力量,给社会的精神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