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碰撞影响当代青少年对民族精神培育的主动选择。市场功利性引发的拜金主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的自我建构。市场竞争引起的道德滑坡动摇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的生成基础。等价交换原则的泛化损害了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外部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不良的社会风气直接对其产生侵蚀作用。学风不实的现象影响青少年民族品格的自觉养成。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_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时期、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和社会稳定敏感时期,复杂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对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不可避免地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1.社会转型的影响

社会转型是相对于社会常规发展而言的。社会转型是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它经历着以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全方位转型与变化。社会转型就其本质而言,是以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全面现代化为价值目标的现代化运动,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自觉设计和价值选择。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转型期必然伴随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价值观的多元碰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和腐败现象等的存在,对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直接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转型必然引起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以致冲突,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和冲突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碰撞影响当代青少年对民族精神培育的主动选择。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结构来看,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阶层,多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长期并存的格局,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冲突。这种碰撞和冲突必然会使青少年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产生负面和消极的影响,使部分青少年在面对道德选择与比较时,在精神价值和道德权衡上感到无所适从,进而放弃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丧失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动性。

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影响当代青少年对民族精神培育的情感认同。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突出表现在经济分配的不公正,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城乡差异扩大等方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使当代青少年在接受教育、选择就业等方面存在机会不平等的现象。部分青少年因此消极地认识和看待社会,片面认为“关系”比个人奋斗更重要,不愿意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丧失对自我和社会发展的信心。这些思想直接损害当代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心,影响当代青少年对民族精神培育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腐败现象的存在影响当代青少年对民族精神培育的现实认可。腐败问题是权利扩张的表现和结果,它是诱发公众不满情绪、社会秩序失调、政府丧失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当代青少年对腐败现象十分关注。腐败现象的存在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当代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和信心,致使部分青少年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对主导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质疑,直接影响他们对民族精神培育的现实认可。

2.经济转轨的冲击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以社会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使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冲击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

市场功利性引发的拜金主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的自我建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容易催生市场化人格,引发拜金主义,使一些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发生偏移,直接冲击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影响他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主动追求,影响他们对民族精神的自我建构。

市场竞争引起的道德滑坡动摇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的生成基础。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的概括和升华,道德素养是民族精神形成的根本基础。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人们常常忽视竞争手段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致使一些人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尔虞我诈、不守信用、坑蒙拐骗,引起人们道德行为的失范,使思想道德呈现某种程度的滑坡现象。社会道德的滑坡,直接挑战和冲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毁坏了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生态环境”,直接冲击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的生成基础,影响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

等价交换原则的泛化损害了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外部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经济动机得到合法化,追求财富和富裕的生活为社会所认同,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利益竞争和等价交换的市场法则,并将这种法则不适当地引入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领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为交换关系,把人世间的良心、尊严、名誉、地位,甚至人民赋予的权力都当作商品进行买卖,导致贪污受贿、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导致社会的诚信危机,直接影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影响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等价交换原则的泛化不仅给当代青少年带来深刻的思想影响,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精神追求,并在实质上损害了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外部环境,加大了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复杂程度,影响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养成。

3.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社会风气作为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气氛,表现为人们具有倾向性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党风、学风和民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不良的社会风气直接对其产生侵蚀作用。“调查发现,有31.2%的青少年认为社会环境的好坏对他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有28.6%的青少年认为影响其民族精神形成的负面因素是‘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33)

党内不正之风弱化了党组织在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的示范效应。党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地反映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风貌,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的综合体现。党风是社会风气的核心内容,优良的党风对民族精神的振兴具有特别重要的示范效应。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34)但是,近年来,党风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较为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较为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较为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抬头,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明显。“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党风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影响了党的先进性的彰显,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进而诱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直接影响当代青少年对党的信任程度和政治认同感,弱化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的示范效应,影响到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效果。

学风不实的现象影响青少年民族品格的自觉养成。学风是一种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态度,是党风的具体化,是社会风气的重要构成部分。“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35)在全社会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能有效地克服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消极影响,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生活态度,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代青少年民族品格的养成需要始终树立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勤奋刻苦的精神去求民族精神理论之真,以坚定不移的态度去践行民族精神。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崇尚空谈、学风不实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代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对当代青少年民族品格的自觉养成造成不良影响。

民风存在的问题侵蚀了民族精神培育的环境氛围。民风是社会风气的主体部分,包括社区风气、行业风气和家庭风气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民风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诚信的缺失,部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弄虚作假;部分民众道德素质低下,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功利”意识严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部分民众的家庭美德缺失,家庭观念淡薄,对子女的教育错位,不能正确履行家庭责任,等等。民风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地诱导了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偏离,影响青少年健康理性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和婚恋价值观的形成,损坏了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影响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