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测量的效度
社会测量的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真实地测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或者说,是指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实含义的程度。它有两层含义:(1)测量指标与所要测量的变量之间的相关与吻合程度;(2)测量的结果是否接近该变量的真实值。如果二者均一致与接近,则该计量的效度较高。例如,测验学生某科学习成绩,如果所出考试题目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测验结果远远低于或高于学生现实水平,那么,这种测验就是无效的,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
效度是个多层面的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看,因此也就可以把效度分为三种类型。
(1)表面效度。也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相符性。例如,有人使用“领导是否由群众推选产生”,“群众能否随时随地找领导提意见或要求”来测量民主这个变量,显然这两个测量具有一定的表面效度。而如果用“群众是否随时随地向领导提意见和要求”作为“劳动积极性”这个变量的测量项目,则表面效度就不高;如果用“领导是否由群众推选产生”作为“劳动积极性”的测量项目,则没有表面效度。
(2)标准效度。也称效标效度或标准关联效度。是指以某次测量的结果为标准,来评价与之相关的另一次测量的有效性。例如,评价汽车驾校笔试成绩的效度,要看考生毕业后的实际驾车技术(如事故发生率),如果这两个测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比如,考生在驾校的笔试成绩较高,其毕业后的驾车技术也较好),说明该汽车驾校的笔试成绩是有效的,反之,就说明该驾校的笔试成绩的有效性值得怀疑。这里,考生的实际驾车技术就是评价其笔试成绩效度的标准。又如,调查人们对中小学课间加餐的态度,一种测量方式是运用直接访谈法,询问被调查者是否赞成中小学课间加餐。为了验证这次调查的有效程度,可以再使用另一种测量方法,即给这些被调查者一份反对给中小学生课间加餐的呼吁书,看其是否愿意在上面签字,如果前后两次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高,说明第一次直接访谈得到的结果是有效度的。可见,作为参照标准的那次测量(即效标)是影响标准效度客观性和有效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效标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效标必须至少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它才能作为评价另一个测量是否有效的标准。
(3)建构效度。所谓建构效度是指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假设所设计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结果与该理论假设的吻合程度,如果该测量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那么该测量就具有较高的建构效度。建构效度的基础是“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3],它常常在理论研究中使用,通过对理论假设的验证来证明某种测量工具的有效性。比如,我们为了探讨婚姻满意度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建构了一个理论假设:婚姻满意度与婚姻忠诚度有关,即婚姻满意度较高的人其婚姻忠诚度也较高。如果我们用“你有没有欺骗对方的情形”作为婚姻忠诚度的一个测量指标,而且测量的结果与理论假设一致,即婚姻忠诚度与婚姻满意度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联系,则婚姻忠诚度这一测量指标就有较高的建构效度。但是,如果研究显示,对婚姻满意的和对婚姻不满意的夫妻都有欺骗对方的情形,那么,用婚姻忠诚度这一指标来测量婚姻满意度的建构效度就有待商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