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
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封闭型社会分层结构是一种制度化的稳定性不平等,它通常建立在血缘和门第等先赋条件的基础上,是一种封闭型等级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不同等级的社会成员之间无法进行流动;而在开放性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乃属正常现象。因此,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是影响社会流动的基本因素。
2.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
现代社会的社会流动普遍被纳入制度化轨道,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影响和制约着社会流动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在这些社会制度中,主要有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制度、招生制度、退休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政策直接间接地规定着社会流动的各种界限,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社会流动的愿望和途径。
3.文化价值观念
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外在地规定着社会流动的界限和机会,而文化价值观念则是影响着人们的流动愿望和社会流动行动的内在因素。这种文化价值观念主要有社会流动观、社会职业观和社会竞争观。社会流动观是人们对改变自身生活的地域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基本态度。它受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强烈影响,在农业社会里,人们习惯于“安土重迁”、“知足常乐”等一些观念,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人们教育程度高,视野开阔,接受外界信息多,自我实现的欲望强烈,因而普遍持开放的社会流动观。社会职业观指人们对各种社会职业声望的评价。按照这种评价,可以把社会职业按声望高低进行排序,职业声望的高低决定着各个职业吸引力的大小,从而影响着人们社会流动的欲望和动机。社会职业观除受职业环境、职业待遇、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当时社会舆论的影响。社会竞争观是人们对社会流动的方式和途径所持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如有没有竞争意识,敢不敢竞争,对社会流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为社会提供各种新的职业位置,并淘汰各种社会评价较低的工作岗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分化,从而影响着社会流动的规模、速度和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可以引导不同类型的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并带动人们大规模地向上层社会流动。人口城市化导致人们获得大量社会评价更高的社会位置。同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着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根源是什么?有何作用?
2.什么叫阶级?怎样理解阶级的起源与本质?
3.社会分层有哪些类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变化?
4.中间阶层有哪些共同的社会特征?中间阶层崛起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5.什么叫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有哪几种类型?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57页。
[2]《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6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1—12页。
[5]《列宁文稿》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73页。
[6]《列宁全集》第32卷,第237、395页。
[7]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6页。
[9]参见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7—268页。
[10]以上资料的截止时间为2002年底,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