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统计总体,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统计所要研究的全部事物的总体。统计总体确定后,就要根据统计总体的性质和特征,制定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是指那些反映统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统计指标所组成的,二者在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上是密切联系的。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_现代社会学

一、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社会统计是从社会现象的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它的数量关系,而这种研究是通过指标来反映社会现象的规模、水平、范围等,并进一步阐明该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这里首先要弄清楚统计总体和统计指标等基本概念。

1.统计总体和统计指标

所谓统计总体,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统计所要研究的全部事物的总体。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细胞的个别事物,就是总体单位。比如,要研究我国教育发展状况,全国的教育系统就是统计总体,而其中的每一个教学单位(学校)就是总体单位。社会统计是从研究总体出发,通过对大量的总体单位调查资料的登记、整理和分析,以综合的数字来说明总体现象的性质和特征。

统计总体确定后,就要根据统计总体的性质和特征,制定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所谓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比如世界银行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把世界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三种类型。该行在1990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规定:198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545美元及以下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545美元以上,6 000美元以下的国家为中等收入国家;6 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上面列举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一般包括6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社会学研究除了采用各学科通用的指标,如度量单位、货币单位外,还有自己特殊的指标,如测量人们的态度、观念、关系、行为等。

统计指标的类型繁多,主要有如下几种:从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指那些反映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具有实物的或货币的计量单位。比如学生数、工资总额等。质量指标,是指那些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比如学生的年龄构成、学习成绩的高低等。从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来讲,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是指那些反映统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比如一个省在一定时期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一个学校在某一学期的学生在校人数等。相对指标,是指应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某些相关事物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比如人口密度、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是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比如学生的平均成绩、家庭的平均收入等。这里讲的是一些主要的分类,这些分类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统计指标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它。

2.统计指标体系

社会现象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要研究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要研究每一类事物的总体,而且要对该地区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用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一个整体,全面反映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就称为统计指标体系。比如自然资源可以用许多指标来反映,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矿产储量、海产资源、江河湖泊面积,等等,这就组成了自然资源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是反映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的概念。而统计指标是泛指一般性的概念。因此,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标相比,前者应用更为广泛和更为重要。

3.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统计指标所组成的,二者在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上是密切联系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确定统计指标体系由哪些统计指标构成,哪个指标是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以及各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含义、内容和计算范围;确定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确定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确定统计指标的空间范围和计算时间。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比如,在研究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时,只有计算平均每户和每一家庭成员的收入额,才能够反映职工家庭的生活水平。如果去计算每一职工的平均收入额,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二是统一性原则。即坚持统计指标的名称、含义、内容、计算方法、质量单位的统一性。这样,才能保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结果的可比性。三是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即指标设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勿超过当时客观条件的许可范围。四是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指标的设置要注意各地区、各部门的一致和不同时期的相对稳定。在坚持稳定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指标设置的灵活性,即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适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五是效度与信度相统一的原则。效度和信度是一个优良的社会指标必须具备的两个主要条件。指标效度,是指指标对于测量对象和研究课题的相关程度。指标信度,是指指标所测得的数据资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效度是以信度为基础的,即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测量;但是,可信的测量不一定是有效的,即信度很高的指标不一定是效度很高的。因为信度只解决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问题,而没有解决该资料与研究对象是否相关,以及相关度的大小。因此,指标设计时要使指标的效度和信度都达到最佳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