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时间:2023-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想,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根据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但区域内的人们却是既需要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进步,还需要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一个区域的主体功能只有一种,不能同时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因此,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空间约束。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_2010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

一、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生态经济理论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协调矛盾冲突,中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供理论指导,这主要表现在:为科学选择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在推进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中提供理论依据。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想,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空间约束

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实施,必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促进资源和要素在国土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提高各类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根据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但区域内的人们却是既需要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进步,还需要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一个区域的主体功能只有一种,不能同时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因此,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空间约束。

(三)发展生态经济是主体功能区划实现的结果

1.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使区域的定位更加明确、客观

它是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划定的,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针对不同的区域给予不同的定位,在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各区域的发展不能笼统地执行同一的行政政策和措施,突破了传统的以行政区或空间区位为地域单元谋发展的理念,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是社会的、经济的,还是生态的,从而有利于区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要求生态经济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循环经济发展应该作为重点。

2.主体功能区的实施有利于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突出矛盾之一。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原因,也有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除了着眼于消除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根源外,也要着眼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根源。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各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清洁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消费模式,有利于稳固或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