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城镇劳动人口就业则实行所有制之间的区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工是两种不同的身份,享受不同等的待遇,不能互相调动交流。故城镇劳动就业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就业全民大于集体、集体大于个体的计划经济色彩。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全县劳动就业状况开始发生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劳动就业状况_环县人口志
一、劳动就业状况
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40年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农业劳动人口所占比重一直偏大,非农业劳动力就业进程缓慢。对城镇劳动人口就业则实行所有制之间的区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工是两种不同的身份,享受不同等的待遇,不能互相调动交流。故城镇劳动就业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就业全民大于集体、集体大于个体的计划经济色彩。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全县劳动就业状况开始发生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000年至2008年,二、三产业就业人口逐年增加,三个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第一产业下降12.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31个百分点(见表9-2-1)。
这种状况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就业政策由过去政府统包统配,转变为政府安排、指导就业与劳动者自谋职业相结合,用工形式多元化,就业机会增多,就业渠道拓宽,出现由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商贸流通、服务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容量增大,可以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人口广泛就业,使劳动就业结构明显改善。
表9-2-1 2000—2008年环县劳动人口就业统计表
资料来源:《环县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