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时间:2023-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所指引的方向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过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_历史转折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弘扬延安精神 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在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中最伟大、最辉煌的篇章。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正确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吸取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带头倡导了一系列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度升华,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全新精神风貌和崇高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其精髓和基本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延安时期,尽管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路线,使革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任务更艰巨,环境更复杂,遏制与反遏制、“西化”与反“西化”、腐蚀与反腐蚀、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就更需要我们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政治警觉,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所指引的方向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方向,就是坚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向,就是坚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这个方向既同空想社会主义、形形色色的冒牌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又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是一个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相互统一起来的正确方向。当代中国,邓小平同志去世以后的中国,面向21世纪的中国,到底往哪里去?全国人民都在思考,全世界也分外瞩目。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了旗帜,也就明确了方向,明确了道路,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心里踏实,也就能毫不含糊地指导和规范我们具体的行动和政策。正是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条发展的路线,坚持这条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要横下心,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的、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邓小平同志还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一直坚持下去”,“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邓小平同志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我国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邓小平同志讲:“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也明确地阐述了这个问题:“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本身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就决定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始终不可动摇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明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指明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和途径。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过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又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说明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它们统一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因此,全党同志只有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面伟大的旗帜,沿着这面旗帜所指引的方向,才能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干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能够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来保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

(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都相当落后,要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绝非易事,要在21个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十分艰巨的,除了长期艰苦奋斗,别无选择。江泽民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讲话中指出:“现在,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而努力奋斗。在这样的历史时期,需要用什么样的精神来进一步凝聚、激励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呢?最重要的,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所决定的。所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众所周知,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无不经过一个全民奋起、艰苦奋斗的历程。况且,现代化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我们在前进,人家也在前进;我们在奋斗,人家也在奋斗。因此,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站住脚,要想在经济、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逐步赶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就需要我们比人家多花力气、多流汗水、多费心思,这是实践中最朴素的道理。

从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来看,我们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全党同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严肃地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些现象表明在我们党内,确有相当一部分意志薄弱者,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头脑变得不清醒了。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中指出的那样:“现在有的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文件,不调查研究,很少从政治上观察形势、考虑问题,缺乏应有的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为了他那一点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甚至连犯罪的问题都加以保护。有的是非不分,对明显违背马克思主义违背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的错误言行也不反映、不报告、不抵制、不斗争,甚至传谣信谣,传播小道消息。有的为了追求个人名利,热衷于拉关系,串门子,把吹吹拍拍、拉拉扯扯这种极为庸俗的作风带到党内来。有的精神不振,遇到问题绕着走,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有的以权谋私,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坠入犯罪的泥坑。有的在对外交往中,不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甚至丧失国格和人格。”正是针对着这种种情况,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对外国人讲,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为了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要求。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弄清楚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价值。

其一,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思想价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努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我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得差不多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在不少地方盛行起来。一些人沉溺于物质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令人触目惊心。“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奢”是在败国败家。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综合国力还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而且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艰苦奋斗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全国还有5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保证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地脱贫致富,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全国有几百万职工不能按月足额领到工资,下岗待业人员逐步增多。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没在任何理由和权力去铺张浪费,挥霍国家和人民的钱财。我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跟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只要我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脱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地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人民群众一块艰苦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这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中指出的那样:“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艰苦朴素品格的价值。艰苦朴素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生活作风和必备的优秀品质。它要求每一个人,完成自己担负的任务,履行应尽职责的同时,为了事业,为了自己人格的完善,在生活标准上,要处处本着节约的原则,不铺张浪费;在穿着打扮上庄重大方,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在待人接物上朴实诚恳,没有庸俗虚伪的举止。这样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人生观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具体体现。这表明自己的生活目的,是为了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生活享受。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在衣食住行和言谈举止上以俭养志,这就要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追求,培养献身精神。当然,要求共产党人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绝不是要共产党人去当“苦行僧”,那种把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与改善生活水平对立起来的思想是错误的。要求共产党人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就是要共产党人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革命信念和高尚的情操,树立共产党人敢于战胜一切艰苦、经得起任何考验的浩然正气。

总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光荣美德,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在胜利面前不骄傲,不为金钱、美色所动摇;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坠革命之志;在工作上不怕艰苦,乐于迎着困难上,敢于拼搏做奉献;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追求和模仿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又语重心长地提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以后,由于地位的变化,这种精神就逐渐被一些人丢掉了,特别是发展到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得差不多了。有的人革命意志衰退,工作热情不高,事业心差;有的人贪图安逸,害怕艰苦,吃“尖端”,住“高级”,坐“豪华”,争名、争利、争权,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这些都提醒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只有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能有力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才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才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绒,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今天所以有必要重新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机关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是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科学判断。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归根到底就是要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就是因为对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搞清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样建立在“两个必须”“两个不能”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但为我们党进行体制的重新构建、政策的重新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同“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划清了界限。所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拒绝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格局。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同穆加贝谈话时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邓小平同志讲的公有制为主体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实行的单一公有制模式。这种所有制结构,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繁荣,也不利于公有制经济本身的发展,因而是束缚生产力的;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中国不能实行私有化,不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也就是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改革开放,在我国已经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格局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那种试图搞单一的公有制格局或根本否定公有制而主张私有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格局。

要长期稳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格局,就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私营经济的问题。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问题就有过论述。毛泽东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这样定息也有出路。刘少奇说:有一点资本主义,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可以在某些方面同社会主义经济作比较。周恩来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怎样理解“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主席当年讲这个话,并不是否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是在肯定这个改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的基础上,面对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方针。所谓“消灭了资本主义”,就是基本完成了对原有的从旧社会过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所谓“又搞资本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的新的条件下,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课题。这个又搞的“资本主义”,已经不是原来意义和原来条件下的资本主义,而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适应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私营工厂、私营商店、私人投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发展生产力和人民生活需要出发,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这种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情况的,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而存在和发展的。既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发展的,那么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就必然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有一个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这种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职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许多矛盾就可以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逐步地加以调节和解决。从而使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主义的帮手”作用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四)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熔铸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精英,在陕甘宁边区干部中形成了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浩然正气和优良作风,使延安时期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党风、政风最好的“黄金时期”,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的模范民主抗日根据地。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对着这种考验,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更需要自觉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共产党人全部工作、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本。在革命战争年代,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义无反顾。在新的历史时期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中华民族昌盛、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终身。

现在的历史条件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党所肩负的任务变了,但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始终不能变。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讲效益、讲盈利,要注意物质利益,尊重等价交换原则,但对共产党员来说,光讲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产党员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群众,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不同于普通党员,很重要的就体现在这些地方。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已经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违背了。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能否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实际利益的问题。在利益面前,是先替自己打算,还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这确实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考验。面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和刺激,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问题,如果我们总是站在个人的小圈子里打转转,有些问题,诸如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索取与奉献等,就可能想不清、理不透。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想问题,真正按照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来认识和对待,就会眼界宽广、心胸开阔,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和自觉性,就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我们处在执政党地位的历史条件下,要强化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执政为民、用权为民的问题。有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同群众的感情淡化,都同这一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好有关。有的同志认为手中的权力是上级领导给的,眼睛老是盯着上面,让领导感到自己顺手、满意,却不考虑为群众办实事,只怕上面不满意,就是不怕群众有意见,没有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有的个人主义膨胀,过高地估计自己,或以为自己该提拔而没有被提拔,或者虽然提拔了但还觉得提拔得不够,成天心里不平衡、不满意、不高兴。这些人满脑子想的是升官,总觉得组织对不起自己,就是不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正对得起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称号,真正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对于这些同志来讲,很有必要仔细重温入党誓词,从根本上解决好做“官”究竟为什么的问题。必须明确,我们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必须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为人民群众所需,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样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个人的最大价值。与这种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切得失都是微不足道的。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决不能被眼前的个人某些蝇头小利所诱惑,决不能堕入金钱拜物的泥坑中去。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明白这样的哲理:“官位是短暂的,业绩才是永存的。”当书记、当什么长,最多也不过是二三十年的事情,而你留下的业绩、丰碑则是流芳百世的。对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时刻思考:为官一任留下什么的问题,是留下思念还是留下空白?甚至留下罪恶呢?如果忠实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绩突出,那无疑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无限的思念,不要说调走了,就是死了,人民群众也会永远怀念的,焦裕禄、孔繁森就给人民群众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如果为官一任,碌碌无为,无所作为,白纸一张,那你走后,很快就会被人民群众淡忘,留下的只能是一片空白。如果为官一任,以权谋私,横行霸道,中饱私囊,结果留下的只能是罪恶。这个情况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为名利所惑,不能为金钱所动,不能为色情所迷,不能为人情所扰,忠实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给人民群众留下无限的思念,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共产党人的丰碑。

199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