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年金制度改革与发展

企业年金制度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3-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是总结世界各国多年来实施的各种类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及教训,结合中国国情所做出的选择。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起点是20世纪90年代初,具体标志是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该决定首次提出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其次,发展企业年金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最后,企业年金的管理机构将来很可能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担任。
企业年金制度改革与发展_社会保障概论

第三节 企业年金制度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企业年金的特征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是总结世界各国多年来实施的各种类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及教训,结合中国国情所做出的选择。其主要特征:一是由企业和职工双方共同缴费,实行完全积累制;二是为受益人建立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账户积累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及投资运营的收益构成;三是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一定比例内,将可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四是市场化管理和运作。

二、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史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起点是20世纪90年代初,具体标志是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该决定首次提出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此后,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有明确规定。1995年劳动部又根据上述规定,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和规范了有关政策,对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决策程序、资金来源、管理办法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形成了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框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制度在全国各地的发展。

1997年和1998年国务院又分别在颁布的两个重要文件中,再次强调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障,并将此项工作确定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能之一。2000年国务院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不仅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而且更明确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的原则也得到了确立。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20号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发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23号令)。这两个文件较为详细地规范了企业年金的筹资、运行、管理、发放等各方面的行为,成为了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规则。

三、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年金从1991年开始建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小,覆盖面窄。截至2002年年底,全国有1.7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保人数655万人,基金积累260亿元,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仅相当于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5%左右。二是地区、行业、企业间发展不均衡,总体呈现行业发展快于地方,沿海省份快于内陆省份,国有企业好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特点。三是治理结构不完善。大多数的企业年金没有引入托管机制,年金基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监督权不能相互独立和相互制衡,难以保证年金资产的安全。四是多种组织运行模式并存。目前主要有社保机构经办、企业自行管理和保险公司管理三种模式。

四、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

首先,发展企业年金应澄清几点认识。一是应合理界定企业年金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企业年金的性质,这是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基本前提;二是应正确认识发展企业年金与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正确认识发展企业年金与完善资本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发展企业年金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一是采取适当方式逐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二是完善发展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的有关制度规定;四是加快企业年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投资要求的监管体制;五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六是加快企业年金人才队伍培养、专业投资机构建设和法制建设。在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方面,迫切需要突出几个重点。一是要尽快制定完整的企业年金条例;二是要明确企业年金由企业自主建立;三是要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四是要明确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政策。

再次,在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具体策略上,应采取“区域推进战略”,不能全国“一刀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发展水平有异,在由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落后地区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循着行业—大企业—小企业的逻辑顺序层层推进,不同地区不同对待,以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带动落后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企业年金在我国的覆盖进程(莫燕萱,2004)。

最后,企业年金的管理机构将来很可能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担任。企业年金的个人账户是长时间的积累型账户,由企业设置专门的人员机构对其进行管理显然是会大大增加成本的,所以必须由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和投资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中国的商业保险公司近年来已经进入了非常激烈的竞争阶段,私人保险业务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挖掘空间,企业年金正好为它们准备了一块新的业务市场。2001年以来,国内一些商业人寿保险公司相继推出账户性质的万能型保险、分红型保险和投资连接型保险,这些产品满足了企业对补充养老保险的要求,同时由保险公司专业人士进行资金运作,保证资金增值。这样发展下去,商业保险公司很可能接管企业年金个人账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