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Statistics)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可能根据它的性质特点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客观规律性的目的。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并通过这些数量方面阐明现象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作为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客体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一)数量性
统计学着重于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也就是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认识客观事物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我们更精确、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例如,要了解一个企业的基本状况,就要从该企业的职工人数、投资规模,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以及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等数量方面来具体说明。但是,由于客观事物的质和量是密切联系的,所以,统计研究又离不开事物的质。统计学是在明确了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来对其量进行分析研究的。例如,要了解和研究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构成及变化,首先必须阐明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同时,统计学对客观事物量的方面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阐明事物的本质和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统计学在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必须要和其质的方面结合起来,即定量分析要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二)总体性
统计学研究的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要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状况,不是了解个别职工工资状况,而是要反映该企业全体职工的工资水平及变化情况,其全体职工就组成一个总体。但是,对总体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又是从个别单位入手的。同时,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总体性并不排斥对个别典型单位的深入研究,因为这种研究也是为了更有效地掌握总体现象的规律性。
(三)具体性
统计学所研究的量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这是它和数学的区别所在。数学所研究的量是脱离了具体对象的抽象数量关系,统计学所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但是,统计学毕竟是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的,因此也要遵守数学原则,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统计学的发展日益依靠数学,其数量关系有的表现为函数关系,有的表现为随机性的统计关系,这就需要应用数理统计学进行分析,因此,数理统计学已越来越成为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变异性
统计学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这种研究的前提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例如,某地区全部人口的年龄有差异,这才需要研究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年龄。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如昼夜时间长短因季节变化而不同,也就不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
二、统计学的分科
随着人们对统计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到今天,统计学的内容已非常丰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从不同角度,可以对统计学进行分科。
(一)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是指对客观现象数据的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如果我们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则经过描述统计就可以达到探索其内在数量规律性的目的。描述统计是统计学的基础,也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描述统计的内容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度量,调查方案的设计,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用图表显示数据,以及分析和提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等。
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是指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如果我们所获得的数据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即样本信息,要探索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必须应用概率论的理论,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科学的推断。推断统计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统计研究工作的关键环节。
(二)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
理论统计是指统计学的数学原理,是应用纯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理论统计的基础是概率论,此外还包括抽样理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理论、实验设计、决策理论,以及随机过程等。
应用统计是指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各领域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应用统计包括一整套统计学方法,如各领域通用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以及专门适用于某一领域的分析方法,如经济统计学中的指数法等。应用统计涉及的领域很广,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离不开统计分析方法,形成了各种应用统计学,如生物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等。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统计学的发展出现了三个明显的趋势:一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数学方法;二是形成了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如经济计量学、工程统计学等;三是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应用加快了统计的计算速度,扩大了统计学的应用范围。
三、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经济与管理领域中正越来越多地运用统计学的分析研究方法,本书也侧重于介绍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应用。总的来说,统计学在经济与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反映作用、决策作用、控制作用和监督作用。
反映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提供信息,是从统计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一种基本作用,也是其他作用的基础。
决策作用是统计作用发展的产物,是根据统计反映和预测分析的信息及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决策方法,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最优的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确定各方面目标,用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活动。由于统计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在经济与管理中,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往往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降低决策风险。比如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政府部门需要经常进行不同规模的统计调查,来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及未来的经济趋势,以此作为制定和修订经济政策的依据;在微观经济管理中,各级各类管理人员都或多或少地需要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比如,决策层经常面对未来不确定条件做出选择,基层管理者更时时面临各种决策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适当应用统计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控制作用是根据决策、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对预期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进度和状态进行监测和对比,发现偏差并及时反馈矫正信息,以便在事前或事中进行调节,保证目标的实现。我国的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即是通过分析经济周期波动情况,及时发现非正常波动,解释其出现的原因,以尽可能避免出现经济的剧烈收缩和过快增长,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监督作用是以法律及有关法令、政策、计划和制度等为准绳,通过检查与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评价好坏,从而促进监督对象的良性循环。比如,我国国家质量监督部门为保证群众的健康,经常对市场上的食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对不合格食品的生产销售单位依法进行处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