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统一战线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革命导师关于无产阶级实行统一战线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对统一战线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统一战线的科学理论和策略。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甘肃对有关统一战线问题,特别是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著述不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统一战线问题的研究趋于活跃。但有组织地开展对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始于1983年。这一年,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设立了政策研究室,专门从事统战理论政策的研究工作。同年12月,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和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联合召开了全省统一战线理论讨论会。在这次讨论会的推动下,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队伍进一步扩大,省委党校、省社会科学院、省民族研究所、西北民族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统战系统有关单位,以及各地、州、市都涌现出一批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者。1985年8月,甘肃省又召开了第二次统战理论讨论会。在这次会上成立了甘肃省统战理论研究会,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理事会。随后,研究会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创办了《甘肃统战理论研究》。研究会成立以后,吸引、凝聚了一大批热爱统战理论研究的学者和干部,统战理论研究的队伍不断巩固和壮大。截至1990年,仅研究会会员就有443人(其中个人会员110名,团体会员7个,333人)。甘肃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0年,甘肃省仅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的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论文有3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
一、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宣传和基础研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共中央根据我国阶级状况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及时调整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各个方面的工作制定了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围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这个大的主题,甘肃的统战理论研究工作者发表了大量着眼于宣传党的新时期统战理论政策的文章。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坚持统一战线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服务》(《蓬勃发展中的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马祖灵《结合整党搞好统战理论政策的教育》(《甘肃日报》1984年10月8日)、刘学福《试谈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几个问题》(《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5年试刊号)、师纶《略论人民政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1期)等文章,结合甘肃统战工作的实际,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党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作了阐述。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政策研究室编《统战工作问答》(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以问答形式,通俗、系统地讲解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发行2万多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1988年底,省委统战部开展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实际上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和党的统战方针、政策的大宣传。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甘肃省在报刊上发表的宣传文章数量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省委统战部负责人答记者问》(《党的建设》1988年第12期),刘学福《开展一次关于做好统战工作的学习讨论,开创我省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甘肃理论学刊》1989年第2期),胡国兴等《统一战线基本知识》(《党的建设》从1990年第7期开始连载十次;此前,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以讲座形式在学习节目中播出)。
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研究,包括对革命导师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统一战线论述的研究,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性质、任务、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对统一战线历史的研究,对甘肃统战、民族、宗教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以及对统一战线战略的研究。
张恩渠《毛泽东同志两个联盟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理论学习》1984年第1期)、黎则《实践统一战线思想的光辉典范——学习毛泽东书信选集》(《党建研究文集》)两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对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实践作了研究和探讨。王晋林《学习毛泽东统一战线的思想》(《甘肃理论学刊》1988年第6期)一文,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述。
对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研究是和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方面的文章数量不少。杨明前、冯湖《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理论学习》1985年第3期),通过分析国内阶级状况根本变化,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的论断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宋福僧在《试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战略问题》(《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战略和策略的转变,是以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的转变为基础的。张恩渠《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战线》(《甘肃理论学刊》1989年第2期),以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提出了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建议。汪晓萍《新时期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作用》(《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分析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四个特点。高峻《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刍议》(《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一文,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从三方面作了分析和概括。
研究统一战线历史的文章不多。王景武、傅良君《抗战时期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统一战线》(《理论学习》1986年第1期)、任岩《设八办发展统一战线,建工委筑起救亡壁垒》(《党的建设》1986年第7期)、陇晟《三三制巩固统一战线,大生产战胜抗战困难》(《党的建设》1986年第9期),分别对抗战时期我省统一战线的情况作了介绍。杨植霖《延安时期党的统战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1988年第9期)和《延安时期民族工作的历史成就及深远影响》(《党的建设》1988年第10期),从发扬延安精神的角度回顾和总结了当时党的统战、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并对发展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董汉河《试论西路军的民族统战政策》(《社会科学》(甘肃)1990年第6期),对西路军浴血河西过程中,宣传、贯彻党的统战、民族政策的情况作了介绍。在统一战线历史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是马祖灵主编,刘学福、胡国兴副主编的《甘肃统战史略》(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一书。这是一本全面研究、介绍甘肃统一战线发展历史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全国也属较早出版的省级统战史略。
对统一战线战略问题的研究,总的讲还比较薄弱,关注的人不多。宋福僧《试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战略问题》(《党建研究文集》),主要是以党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战略转变的社会基础,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范围、层次及其内部的矛盾统一关系,战略口号、战略和策略指导及所要完成的战略任务等问题作了分析研究。胡国兴《对统一战线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一文认为,“一国两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国家范围最大的统一战线,各级统战部门要将此作为最重大的课题,深入研究,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胡国兴《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问题》(《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认为,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下,作为政治范畴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协调好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创造民主、团结、和谐的政抬气氛和社会环境,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关于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问题研究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甘肃整个统战理论研究中占有较大的分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7年以前。这一阶段对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的研究,多是以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为指导来进行的。张世恒《进一步加强党与非党的合作共事关系》(《甘肃日报》1984年11月9日)、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正确认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甘肃日报》1985年3月27日)、张恩渠《论我国新时期的多党合作》(《理论学习》1985年第5期)等文章,论述了新时期党与非党的合作关系,提出了搞好这种关系的各项原则,并强调要大胆安排使用大批党外人士,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1987年到1989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表。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来探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黄济福《谈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中的几个问题》(《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提出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扩大民主党派的参政权。胡国兴《试论发展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党建研究文集》)提出,要通过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从国家各级政权结构上充分体现多党派合作。马耀南《进一步重视和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3期)一文,提出要为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提供更多的条件,同时提到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问题。马冠洛《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党合作制》(《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王俊兴《浅谈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的立法问题》(《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提出了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的制度化、法律化问题。白煦《对完善多党合作的几个问题的探讨》(《党建研究文集》),对民主党派参加人民代表的选举、妥善解决交叉党员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宋福僧《对有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几个问题的认识》(《党建研究文集》)一文,以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性,以及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论述。夏学志《确立民主党派参与执政的地位》(《党建研究文集》),从理论上论述了确立民主党派参与执政地位的必然性和意义。
第三阶段是1989年底中共中央《意见》发表以后。这一阶段的文章多是谈论对《意见》的认识和体会。宋福僧《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渠道作用》(《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90年第1期)、鲁晋《努力推进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党建研究文集》)、郭维仪《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党建研究文集》)、方邦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党建研究文集》)、刘清廉《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党建研究文集》)、王俊兴《搞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党建研究文集》)、赵近元、户丁一《浅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90年第2期)、王梓杞、赵少智的《应当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兼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社科纵横》1990年第4期)等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对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问题的认识和见解。
三、关于民族理论政策问题研究
甘肃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一阶段对民族理论政策问题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队伍尚未形成,成果多为民族地区社会调查资料。1953年,中央民族学院甘青地区民族调查组对东乡地区进行调查,写出了《东乡族社会历史调查》(内部出版)报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对甘肃民族问题专门进行的学术性研究。此后,甘肃抽调大批干部,配合中央民族问题专家,组成中央、省、民族自治地方三级参加的调查组,深入甘肃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先后编印成有关民族《调查资料汇集》、《简史简志合编》和《民族自治地方概况》,这是我国《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甘肃部分的蓝本(该丛书甘肃部分至1987年出齐,共13本)。这些概况和资料的调查、撰写、编辑、出版,奠定了甘肃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基础。“文化大革命”中,甘肃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成果不多。
第二阶段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0年。这一阶段甘肃省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工作空前活跃,成果显著,标志着甘肃民族问题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1981年恢复了省民族研究所(1959年成立)。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造诣颇深,成果丰硕的研究人员。
在民族问题实质的研究方面,甘肃起步较早。丁汉儒发表了《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认为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问题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问题混为一谈。这是国内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文章之一。此后,贾东海发表《怎样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与丁汉儒商榷,提出不同意见。1980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员文章,为全国范围内的争论作了小结,使这场争论暂时平息下来。此后由丁汉儒、侯广济参加编写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详细论述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只有从理论上弄清这一问题,才能肃清民族研究领域的“左”倾错误的流毒与影响,从根本上防止和克服以阶级斗争代替复杂的民族工作的错误倾向。本书为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做出了理论上的贡献。
在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方面,甘肃研究人员涉及的领域广阔,发表了一大批重要论文,出版了许多专著。从宏观上综合研究民族问题的主要文章有:杨明前的《进一步搞好我国民族工作问题的浅议》(《理论学习》1983年第6期),王大昌《社会主义民族基本特征初探》(《理论学习》1985年第4期),丁汉儒《民族和社会——兼及民族问题方法论》(《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谷苞《当前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王梓杞《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的几点思考》(《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9年第3期),吴廷富《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甘肃统战理论研究》),辛己《甘肃民族工作四十年回顾与思考》(《甘肃民族研究》1989年第4期)等。这些论文结合甘肃民族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有重点地强调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论述了甘肃民族工作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研究,甘肃也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文章:王大昌、石生银《谈谈加强民族团结的必然性》(《理论学习》1982年第5期),杨明前《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途径》(《理论学习》1982年第6期),谷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苏克勤《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甘肃民族研究》1983年第4期),郭卿友《关于爱国主义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增刊),吴满意《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统战工作中的民族关系》(《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1期),蔡运国《社会主义社会与民族融合》(《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等等。这些文章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关系的主流及其发展,阐述了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措施。
对社会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及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研究,甘肃也刊发了一些文章。马玉祥、马光荣《新时期我国民族立法的最高依据——论新宪法关于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温华《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理论和实践》(《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贾东海《试论民族问题的两种历史趋向》(《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增刊)、张为民《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理论学习》1985年第4期)、刘熊祥《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经济的加速发展》(《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1期)、赵俊峰《改革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的初步探讨》(《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3期)和尕宝英《谈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等论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及如何完善自治法等,并从理论政策上作了深入思考。
对民族繁荣和民族发展的研究,甘肃科研成果最多,研究也最为充分。
专题研究论著主要有:党诚恩、陈宝生主编《甘肃民族贸易史稿》(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省委研究室编《发展·挑战·对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这两本书重点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甘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民族经济现状,提出了甘肃当前和今后发展民族经济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马正亮编著的《甘肃少数民族人口》(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对甘肃10个主要少数民族人员发展状况及其影响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研究,为制定少数民族人员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发表的论文中,马学海《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事业》(《甘肃日报》1984年12月4日)、张谦元《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与改革》(《甘肃经济论丛》1985年第3—4期)、田广《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现状与前景展望》(《甘肃民族研究》1987年第1—2期)、温友祥《对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的几点认识》(《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3期)和胡国兴的《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甘肃统战理论研究》)等文章,全面分析了甘肃少数民族经济的现状,论证了民族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发展民族经济的对策与措施。有的论文还就民族文化、教育及经济发展某一方面问题作了深入有益的探索。比如滕品文《怎样在竞争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等论文,阐述了民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及其如何发展的问题。胡国兴《对西部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8年第2期)、王梓杞《关于我省民族地区几年来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浅析与思考》(《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等论文,对甘肃乃至整个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农牧业经济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咸辉《对我省民族地区人才问题的几点看法》(《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高自厚《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必须发展民族文化》(《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王扎西《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重点与对策探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李绍唐《我省民族教育的发展与扶持措施》(《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90年第2期)等文章,都程度不同地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与政策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一些看法。
四、关于宗教理论政策问题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问题的研究,甘肃开展得比较充分,取得不少科研成果。这表现在:一是出版了一批论著,二是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研讨文章。
出版的论著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学者集体编写的《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甘肃丁汉儒、温华、唐景福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及藏传佛教部分词条。该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较早、全面系统研究宗教问题的著作。由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甘肃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组织编写,马祖灵任主编,杨应忠、刘学福、马德祥、胡国兴任副主编的《甘肃宗教》(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第一部全面、系统、客观地研究和介绍甘肃各宗教历史与现状的专著。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参考价值,而且在全国也属较早出版的省级宗教问题综合研究专著。马通的《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和《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溯源》(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等专著,都为国内首创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发表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及其观点有: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方面,群力《试论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应用和发展》(《甘肃民族研究》1983年第4期)、罗彦《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及其与以前宗教观的根本区别》(《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两篇文章,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及党的宗教理论政策问题。温华、王戈柳《论宗教与民族》(《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尕宝英《从宗教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特殊作用谈对宗教信仰问题的一点认识》(《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等文章,阐述了宗教、民族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和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甘肃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探讨方面,也发表了一批论文。马祖灵《略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的复杂性和处理宗教问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7年第1期)一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和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的复杂性,提出了现阶段如何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和开展宗教工作的思路。程时雨《宗教同社会主义相协调问题之我见》(《兰州学刊》1988年第5期)、马德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王尧德《试论我国现阶段的宗教问题》(《甘肃统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温华《略论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程时雨《改革开放形势下宗教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兰州学刊》1990年第1期)等文章,紧密结合甘肃实际,从各个方面探索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条件、特点、社会作用及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五、关于海外及台港统一战线问题研究
甘肃对海外统一战线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研究的面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对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研究方面。贾东海《“一国两制”的理论根据及意义》(《理论学习》1985年第2期)、吴传煌《宋庆龄国共合作共御外侮思想的研究》(《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王永康《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可能性》(《理论学习》1985年第4期)、宋福僧等《新型国家资本主义和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学习》1985年第5期)、郭维仪、秦化顺《略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理论学习》1985年第5期)、陈景福《“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影响》(《理论学习》1986年第1期)、杨明前《“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理论学习》1986年第4期),王文学、郭保珠《“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对四化建设的意义》(《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等文章,或通过回顾总结历史经验,或通过分析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一国两制”和第三次国共合作等重要理论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论据。马耀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和《略论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分别载于《甘肃统战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1990年第2期)两篇文章,分析论述了新时期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在推进祖国统一中的重大作用,并就新的形势下继续发展、完善党的对台政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回顾甘肃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情况,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总体发展是快的,也取得了比较可观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对多党合作、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得较为充分,而对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海外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等问题研究得不够。二是从整体看研究的深度不够。三是研究的方法也稍嫌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与甘肃统战工作的情况、统战理论研究特点、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环境等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甘肃的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