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事业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1世纪,中国将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个多世纪,中国经济和科技长期处于落后停滞的状态,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战的摧残,因而根本无力开展航天研究。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的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40多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970年4月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科学试验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累计进行80次飞行,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上天空。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已超过90%,达到了国际一流火箭发射成功率的标准。在卫星研发领域,中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制了通信、气象、科学试验、资源探测、海洋和导航等多种卫星。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航天事业最可喜的成绩体现在载人航天技术上。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止,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五次神舟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异常可喜的成果。特别是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2005年将要发射的“神舟6号”,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又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目标有近期和远期两种。近期(今后10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面提高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实现多人航天飞行;建立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发展空间科学;发展深空探测;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嫦娥工程”。
远期(今后20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建成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的、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建立载人航天体系;空间科学取得众多成果,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开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测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