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是民俗旅游资源评估、规划、开发、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发展民俗旅游的基本依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取决于民俗的存在形态、表现形式以及民俗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开发企业的目的。缘于不同的视角,它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案。
(一)按民俗旅游资源的本体属性进行分类
民俗旅游资源的本体为民俗。民俗是群体的文化,渗透性极强,涵盖面极广,其外延几乎包括一定群体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民俗的种类,民俗旅游资源可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大类型:物质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型的民俗旅游资源又有两种类型:行业民俗,包括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商业民俗等;消费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行旅民俗等。
第二大类型:社会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民俗旅游资源也可分为四种类型:人生礼仪民俗,含有育儿礼俗、成年礼俗、婚姻礼俗、寿庆礼俗、丧葬礼俗等;岁时节日民俗,含有传统岁时节日、现代节日等;社会结构民俗,含有家庭民俗、亲族民俗、乡里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游艺民俗,含有游戏民俗、竞技民俗、歌舞民俗、工艺民俗、技艺民俗及谣谚、神话传记等。
第三大类型:意识民俗旅游资源。这一类民俗旅游资源可分为三种亚型:原始信仰民俗,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民间宗教信仰民俗,包括对道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信仰;禁忌民俗,包括生产禁忌、生活禁忌、民间宗教禁忌等。这是比较常见一种分类方法,便于操作。
(二)按民俗旅游者的需求方式(行为动机)进行分类
旅游者是民俗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民俗旅游地、旅游企业的衣食父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直接影响民俗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民俗旅游业的兴衰。在第一章中,我们曾经以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划定为消遣观光型、参与(体验)型、考察型、娱乐型与购物型五种类型。这里,我们自然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将民俗旅游资源划分为相对应的五种类型。
1.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的范围十分广泛,种类也很多,其中有许多具有外在的视觉特征,如民居、服饰、庙会、节日活动等。民俗的外在视觉特征越明显,民俗的文化氛围就越浓烈,其旅游价值也就越高。消遣观光型旅游者正是为民俗的外在视觉特征所吸引而去民俗旅游地旅游的。所以,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具有外显特征,较容易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并能满足旅游者消遣观光需要的民俗事象。
2.参与型民俗旅游资源
参与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意味着其中有许多集体性的民俗活动,如赛龙舟、拔河、斗鸡、泼水节、火把节、歌圩、叼羊、放风筝等,既富观赏性,又具参与性。旅游者可以通过参与这类民俗活动,在视觉、触觉、肤觉、嗅觉等感官方面,感知、体验民俗文化的意蕴,从而进一步提高民俗旅游的情趣。参与型民俗旅游资源所特有的体验性、休闲性已日益受到旅游界的重视,它的价值也越来越显现。
3.考察型民俗旅游资源
属深层的民俗旅游资源。这种旅游资源比一般性的民俗旅游资源更具民族性、地域性、神秘性和原始性,更能反映某一区域或某一民族群体的文化内涵和特质。它的消费者多为有较高文化的、善于思考的“知识型”旅游者。考察型民俗旅游资源种类众多,包括民间信仰、传统聚落、方言土语、神话传记、社团、宗族、传统民居、耕作习惯等等,其中不乏开发开放的,但更多的还处在待开发状态中。
4.娱乐型民俗旅游资源
娱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动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娱乐。中国民俗活动的主流为娱乐,即使是一些比较凝重的和严肃的民间宗教习俗和丧葬礼俗,也充斥着娱乐内容。娱乐型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存在于物质、社会、意识民俗之中。它不仅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享用,而且极具旅游价值,对国外旅游者尤具吸引力。在各类民俗旅游资源中,这种类型是开发、利用得较多的一种。
5.商品型民俗旅游资源
旅游购物既是旅游的一种动机,又为现代旅游的伴生物。在我国民俗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有些民俗旅游者在观光、考察的同时,对民俗商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激起购买欲望;有些民俗旅游者,纯粹为旅游地的民俗商品所吸引而前去购买。所谓商品型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富实用性、纪念性、工艺性的民俗商品。我国这类资源很多,主要是民间工艺品(如年画、花灯、风筝、刺绣品、编织、雕刻品等)、文房四宝、土特名产、服饰等。民俗旅游者购买民俗商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留作纪念、馈赠亲友和文化享受。
(三)按旅游者的体验进行分类
1979年美国学者德赖弗提出,游客的心理体验是划分旅游资源类型的重要标准。按此标准,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五大类: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地区、城市化地区。我们借鉴德赖弗的方法,民俗旅游资源可分以下四种类型。
1.近原始型民俗旅游资源
中国民俗是多民族的文化结晶,但由于各民族生活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平衡,民俗差异也很大。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多处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边缘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迟缓,古老的原始遗风大量存在。中国历史早期阶段的民俗依然可在少数民族的民俗中找到影子。民俗的时代差异造就了少数民族地区“近原始性”民俗的极高旅游价值。所以,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近原始型”民俗旅游资源大有可为,前景十分美好。
2.乡村型民俗旅游资源
乡村是民俗的土壤,是民俗生生不息的源泉。乡村民俗的粗俗性、朴实性,符合现代旅游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开展乡村民俗旅游已成民俗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乡村型民俗旅游资源,依空间区域又可分为平原亚型、山村亚型、水乡亚型、草原亚型、渔村亚型等。它所包括的民俗内容涵盖了民俗的所有大类。江苏南通市开发农村旅游,推出三条旅游专线,其中“吕四渔港风情游”就属此类旅游资源的利用。
3.市镇型民俗旅游资源
市镇是乡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为基层商品交换的场所。我国自宋代以后,市镇不断增多,密度越来越高,市镇经济越来越繁荣,市镇民俗也越来越丰富,“趋利性”日浓。就开发价值而言,江南市镇、珠江三角洲市镇、运河沿线市镇、西南山地市镇的民俗旅游资源价值较高。
4.都市型民俗旅游资源
都市是市镇的扩大,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市相比乡村的广阔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片片绿洲,但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比根基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乡村的传统民俗更加绚丽多姿,娱乐性更强,更具时代气息。开发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应当成为我们发展都市旅游业的重要一环。
(四)按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进行分类
1.物质享受型民俗旅游资源
指具有旅游享受价值的物质形态的民俗事象,包括民俗食品、土特名产、民间工艺品、民俗旅游设施等。这种资源一方面能满足旅游者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还能给以物质上的享受。比如,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形、器,它既让旅游者的生理需要得以满足,又使这种需要升华为享受。
2.精神享受型民俗旅游资源
是以精神享受和满足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民俗旅游资源类型,可以概括为审美享受、心理享受等亚型。例如,一位旅游者到一家餐馆品尝当地风味特产,他既享受到形、器之美,又得到了温馨、愉悦的心理体验。
民俗旅游资源分类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开发程度可分为已开发、潜在民俗旅游资源;按照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可划分为有形、无形两种,以组合情况可分为纯民俗型、民俗历史文化混合型、民俗自然景观混合型……以上几种分类尝试,各有特点和作用,在开发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思考题】
简述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及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