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的同时,也就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其基本要点是:
第一,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生产剩余价值。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令人信服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价值增殖”。[27]它“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28]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29],“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30]这个规律表明,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是以赚钱多少为转移的。从资本运动的整个过程看,正是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
第二,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手段。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提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科学概念,并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作了进一步论述。剩余价值的这两种生产方法,实际上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两种方法。前者是靠延长工人的劳动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剩余价值;后者主要是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不管是前者或后者,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31]为了这个目的,马克思说:工人“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榨取”,资本家这个“吸血鬼就决不罢休”。[32]一旦无产者对于资本价值增殖的需要成为多余时,就被抛向街头。马克思正是通过资本家对工人剥削手段的分析,向无产阶级指明,只要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存在,无产阶级受剥削和压迫的地位就不能改变,其出路就是运用“自己有组织的力量作为杠杆来最终解放工人阶级,也就是最终消灭雇佣劳动制度。”[33]
第三,指明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与新的革命到来的不可避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同期著作中,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又具体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他说:“一切现实危机的最后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34]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一方面强迫工人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极力压低劳动力的价值,使工人一贫如洗,购买力不断下降,从而造成剩余价值生产和现实之间的对立;另一方面,又盲目扩大再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加深了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这样,生产力越发展,资本主义积累越增加,上述矛盾就越尖锐,结果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寿命的不祥之兆。”[35]因为在“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一般可能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还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在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发生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新的革命的来临象新的危机的来临一样是不可避免的。”[36]
第四,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的结论。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最后一篇中,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他指出,资本家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除了一部分用于私人消费之外,把另一部分又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追加的劳动力,使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继续进行,这就是所谓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因此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这就决定了他们除了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不断增加资本、扩大生产规模,因此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趋势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方面生产和劳动日益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却日益被少数资本家所占有,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遭受贫困、奴役和剥削的程度却不断加深。这就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激化。马克思说:“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37]
总之,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经济论证,雄辩地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