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武侯区社区“两委+工作站”的“居站分离”模式

武侯区社区“两委+工作站”的“居站分离”模式

时间:2023-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武侯区社区“两委+一站”的“居站分离”模式,“两委”是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站”是社区工作站。社区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负责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社区党支部领导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形成“三驾马车”的格局,社区成员代表会和社区议事会同时监督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工作站的工作。“居站分离”模式的运行使武侯区的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武侯区社区“两委+工作站”的“居站分离”模式_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武侯区位于成都中心城区南面,因蜚声中外的武侯祠坐落于区内而得名,是1990年年底成都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建立的新城区,被国务院定位为高科技文化区。现辖13个街道办事处,83个社区(村民委员会),其中63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委员会,幅员面积76.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8万余人。武侯区按照“先行试点,全面推行”的原则,开展了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了机构设立和人员整合等各项任务,初步实现了街道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双加强”。 2008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产值384.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7]

武侯区社区“两委+一站”的“居站分离”模式,“两委”是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站”是社区工作站。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进行政治领导,社区协商议事会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工作站政务、财务公开进行监督,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决策,具体交付社区居民委员会执行,而工作站是政府派出机构,主要承担政府延伸到社区的政务工作。政务和居民委员会分离,社区就有更多的经历和权力进行居民自治工作。

武侯区在2007年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根据《武侯区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推行社区工作站的指导意见》(成武府发[2007]161号),全面启动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56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工作站,搭建起了政府行政事务向街道、社区下沉的二、三级工作平台。2008年1月1日,成都市率先全面完成了社区体制改革“居站分离”模式, 即工作站与居委会是平行关系,社区工作站属于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职能分离,武侯区实行的是“一站一居”平行架构的社区治理运行模式。(参见图4.3)“居站分离”后,社区居委会依法归位,如今社区形成了“三驾马车”,社区党支部牵头,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并驾齐驱,一同开展社区工作。居委会和工作站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工作站站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配备5~6名工作人员,主要由原社区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管员、残协专职委员、上一届居委会落聘人员和本届党组织专职委员组成,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具体承担维稳综治、计生卫生、民政事务、劳动保障、文体科教、残疾人服务等政府下移的行政性事务和公共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成员承担《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职能,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与社区工作站协同开展工作,主抓居民自治工作。社区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负责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安排。为方便工作及群众,工作站配备了电脑、政策及工作流程查询机、LED显示屏等现代办公设施,开通了网络,基本实现了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大厅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与办事处签定《聘用劳动合同》,工资标准参照《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提高村(社区)两委成员待遇有关事项的通知》执行,按月发放。工作站的工作经费与居委会共用,办事处针对社区的不同情况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季度划拨,遇临时性、非常规性工作及全区、全市性的创建工作,还按照“权随责转、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了社区工作站工作的正常开展。

武侯区投入2000余万巨额资金,大力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大力提升社区办公软硬件条件,规范社区办事程序,做到社区形象标识统一,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全面到位。在全区社区工作站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政务服务的要求,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实行开放式大厅办公、“一站式”服务,构建起了武侯区独有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使武侯区具备了承接政务服务全面下沉的各项工作条件。

图4.3 武侯区社区治理运行模式

注:图中实线表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虚线表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社区党支部领导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形成“三驾马车”的格局,社区成员代表会和社区议事会同时监督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工作站的工作。

按照《武侯区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推行社区工作站指导意见》,政府在社区搭建了一个工作和服务平台,政府的具体工作任务通过社区工作站落实。社区居委会从繁杂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深入群众,倾听民情,反映民意,解决民需,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归位”,并依法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好居民自治活动,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委会难以履行法定自治职能的瓶颈。设立社区工作站,理顺了政府与自治组织的关系,使政府和自治组织之间找到了合作共建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使政府管理职能进社区后,“条块分属,各自为政”的局面在社区工作服务站得到有机整合。

“居站分离”实施以来,居委会和工作站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居委会的工作重点放在推进居民自治上,工作站则具体承担办事处在社区的各项工作和公共服务工作,社区的各项工作在居委会、工作站的协同配合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社区服务的效果有了提升,居民自治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居站分离”模式的运行使武侯区的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改善了社区工作条件。通过新建、购买和租赁等方式,长期困扰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同时,做到了社区形象标示、各种标示牌、公示栏等的全区统一,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劳保、民政、计生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政事务均进入了社区工作站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社区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提升,环境明显改善。二是理顺了“政社”关系。还原了居委会职能,使居民自治工作更好地推进。工作站成立后,居委会就从繁重的行政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居民自治工作上。居委会成员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居民院落,听取居民的意见,解决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发动居民开展各种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居民自治与和谐社区建设。三是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居站分离”管理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明确了“居”与“站”的职责,明晰了政府事务和居民事务之间的关系,社区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居委会和工作站都是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工作站站长,避免了居委会和工作站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增强了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基层社区的执行力,做到了社区工作协调配合、分工合作、整体推进。四是提高了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社区工作站实行一站式柜台服务,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一个大厅,与居民“零”距离接触,方便了居民群众咨询、办事。工作人员上岗前,办事处相关科室分别对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并在工作中加强指导,加之其原有的工作基础,确保了他们能很快上手、工作不脱节、服务质量有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