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生态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重庆的生态涵养与保护是全国重点生态文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区与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区,三峡水库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渝东南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重庆的生态涵养与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2.“生态市”建设是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必然路径选择
生态市建设有助于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对实现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功能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生态市”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率先探索区域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与五大功能区相匹配的“生态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二、“生态市”建设应体现七个重庆特色
1.指导思想要突出生态建设与加快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是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良性互动。二是树立“重庆的优势在生态、重庆的未来在生态”的理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2.关键环节要注重生态市建设与五大功能区的深度融合
一是编制与五大功能区深度融合的《重庆生态市建设规划》,实现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二是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和五大功能区定位,科学界定生态涵养与保护的边界和面积,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三是对相对集中分布却又无法合并的生态涵养和保护区,可以通过建立生态廊道的方式,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涵养与保护链条。
3.重点任务要包括先行先试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
一是依托独具渝东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高峡平湖”和独具渝东南特色的“民族风情、山水景观、红色旅游”资源,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二是率先试点成立国家公园办公室,实现对具有国家代表性的生物、自然景观、人文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充分发挥生态文化旅游具有的绿色低碳、文化红利双重效应。三是将国家公园的地域划分为特别保护区、特别景观区、户外游憩区和一般管制区,实行核心功能、过渡功能、服务功能的分区控制和管理,发挥好国家公园在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五个方面的独特功能。
4.实现路径要强化功能定位下的分类水源涵养与森林防护
一是推进“深山原始生态系统、浅山农村生态系统、城镇人工生态系统”建设,构筑生态屏障体系。二是以保护河流和水库为重点,全面启动对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等水源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修复水生态系统。三是切实改变“重栽轻管、重栽轻防”现象,健全完善森林火险监测预报、火情瞭望监测、防火阻隔、林火信息,及指挥、林火扑救五大系统,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四是除渝东北、渝东南重点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外,也应明确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各自承担的生态涵养与保护任务。
5.规划设计要体现以特色地貌和文化引领美丽城镇和乡村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重庆复杂的地理环境要素,着力构筑环境景观的异质性和城镇形态的多样性,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时代特点的城镇。二是充分挖掘内涵丰富的重庆地域文化,如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三峡文化、三国文化、火锅文化,传承和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变成发展的硬实力。三是结合五大功能区建设、区县差异化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规划“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区,以生态文明引领美丽城镇和乡村建设。
6.能力建设要提高对水源涵养与生态环境监控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快建设环境要素更加齐全、技术设备更加先进、信息集成度更高的全市环境监控平台,提高对生态环境的监控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环境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质量状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跟踪监测、预警系统和评估体系,对“生态市建设状况”适时评估。
7.保障措施要强化构建五大功能分区下的生态文明制度矩阵
一是建立针对各级决策者的科学决策和责任制度:综合评价、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空间规划、责任追究、管理体制等;特别是建立适应五大功能分区下的可操作的差异化政绩考评体系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二是建立针对全社会各类当事主体的有效执行和管理制度:有偿使用、赔偿补偿、市场交易、执法监管、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等;特别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三是建立针对全社会成员的内化道德和自律制度:宣传教育、生态意识、合理消费、良好风气等;特别是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夯实生态市建设的社会基础。
作者:何 伟 重庆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重庆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此文系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3-ZB-07)、重庆行政学院重点咨询项目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