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属性定位

城市属性定位

时间:2023-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知者明,胜人者力”,最关键的还在于能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并要有胜人的力量,同时还需要有战胜自我的能力。比如中国城市的用地规模定位,基本可分为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四大类型。城市质量定位是对城市发展水平如小康社会程度、现代化发展程度等的定位。城市结构定位是对城市市场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区域结构等的定位。
城市属性定位_“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_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七)城市属性定位——“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自知者明,胜人者力”,最关键的还在于能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并要有胜人的力量,同时还需要有战胜自我的能力。城市属性定位就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的结果就是构筑胜人的力量。城市属性定位是对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质量、城市结构、城市发展方向等各方面属性的界定。城市性质的定位就是对城市的总体性质进行定位,如国内许多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市等就属于城市性质的定位。城市规模定位是对城市的大、中、小的定位,城市规模是用来反映城市大小的一种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规模等。比如中国城市的用地规模定位,基本可分为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四大类型。城市质量定位是对城市发展水平如小康社会程度、现代化发展程度等的定位。城市结构定位是对城市市场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区域结构等的定位。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位指在详细的区域分析、城市对比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战略等。

其中,城市规模定位是一个核心内容。日本学者岸根卓郎认为:“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水平后,如果继续增长,就会削弱该城市在知识文化集聚、产业发达、社会资本形成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精神上的生活环境也随之逐渐恶化,城市总体质量大大下降。”(35)可见城市规模对城市的重要性。城市规模定位就是对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等作出较为确切的界定,将城市定位在某一规模档次上。城市规模代表着城市的等级和地位,对城市的总体结构和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科学定位城市规模,有利于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规模定位要坚持一个适度的标准,要与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中国来讲,北京和上海是两个超级城市,他们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比较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像广州、成都、沈阳等省会城市则提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这也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然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一味贪大求洋,出现了盲目扩大城建规模的情况。比如某一个小城镇,无视自身的客观条件,竟然提出“区域性国际大城市”的定位,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脱离了城市的现有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导致城市发展的资源内耗。

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讲,“城市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经济要素的聚合体,经济活动的外部效用所产生的聚合效益的大小与城市规模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城市经济研究表明,城市聚集的要素越多,城市规模效益越高。当然,也不是城市规模越大就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只是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在100~400万之间比较合理,而最佳城市人口规模在100~200万之间。因此,科学定位城市、准确把握城市规模,将增加城市规模效益,降低城市规模成本,提高城市资源整合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市场生存能力。”(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