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京区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
以都市圈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南京的服务业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协作,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强化南京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的强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一是区域策略,即强化区域规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二是自身功能的强化,增强中心城市的能量,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强自己经济总量,通过空间布局和空结构的调整来强化其他自身的功能;三是平台的搭建,即为区域城市共同发展搭建多种合作的平台,通过平台载体的建设,一方面促进区域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真正发挥和强化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总部功能等职能作用。
1.强化南京区域服务业发展的原则
(1)区域互惠与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是各城市之间在功能上的互补,在各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体系。在都市圈中,南京发展的目标是集聚对自身有利的要素,做强做大相关的服务产业,而做强做大相关的服务产业是以增强自身凝聚力为基础的,凝聚力的增强是以其他城市不断从南京获得相关的利益为条件的。所以,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在服务业发展上应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周边城市可以通过南京扩大对外招商引资,获得研发、金融和信息等稀缺资源,分享南京庞大的市场需求,而南京因此不断强化研发、金融、信息、商贸等相关产业的水平和核心地位,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地位,从而充分调动圈域所有城市共同建设都市圈的积极性。
(2)长远性和战略性原则。南京都市圈经济发展,不仅要考虑近期实施的需要,更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只有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保持都市圈经济持久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形成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南京都市经济圈。
(3)开放性和系统性原则。南京都市经济圈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一个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都市圈,是货物流、技术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等自由流动的都市圈。没有对外的开放性,就很难找准其生存的位置;失去总体目标的导向,就会走向无序,陷于盲目、封闭、僵化、停滞之中。同时南京都市经济圈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发挥区内各自比较成本优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建立起一套各具特色、专业化突出的经济结构,塑造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区域经济系统。
2.南京在都市圈发展中服务功能的定位
区域中心城市是一个区域内各城市相互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区域各个城市之间联系与交往少不了的服务器,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发挥其极化与核心作用的关键。根据中心城市在功能上的共性特点,坚持面向世界、接轨上海、立足都市圈的要求,南京在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南京城市的集散、管理、服务和创新四大功能,即以集散功能为先导,推动南京成为区域性金融、商贸等中心;以管理功能为基础,提高南京区域组织能力;以服务功能为条件,提高南京区域协调运转水平;以创新功能为动力,增强南京区域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1)强化区域集散功能。集聚服务功能主要指中心城市所具有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和扩散商品与各类生产要素的能力。南京要建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首先必须要强化南京在都市圈域内集散中心的功能,进而在国内外经济活动中有效地实现商品和要素的集聚和扩散,成为国内外商品、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流动中心,成为资金循环的吞吐中心,资金运转的调度中心,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进出口货物的中转枢纽。
(2)培育区域管理功能。管理服务功能是中心城市通过汇集众多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总部,成为区域生产经营决策和企业战略策划中心的功能。当前,大跨国公司的集中程度成为衡量中心城市等级的重要指标,南京要建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不仅要吸引国内外一些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及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来南京,更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把都市圈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的总部汇集到南京,通过这些企业总部的指挥决策系统,来加强南京区域管理功能,发挥南京区域投资决策和产业配置、生产组织功能。
(3)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就是中心城市所具有的为国内外的各种经济活动、商品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服务、通信信息服务、中介咨询服务、会务展示服务、娱乐休闲服务、金融服务。南京要建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必须要为都市圈内各城市及周边其他城市提供一套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而提高南京城市国内外服务水平。
(4)加强区域创新功能。创新服务功能主要指中心城市的制度创新能力。中心城市聚集了众多的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提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中心城市管理体制也应不断创新,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心城市应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对周边城市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南京不仅要发挥其人才优势,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更要在企业组织、管理和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观念,使南京成为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新体制、新机制的发祥地,从而不断增强南京对圈域城市的影响力,提高南京对圈域城市的凝聚力。
3.南京区域服务功能的强化及服务平台的搭建
建设“南京都市圈”,使圈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传播范围更大,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南京,应发挥区域经济的龙头作用、区域文化的辐射作用、区域合作的扶持作用、区域形象的再造作用、区域竞争的规范作用。因此,应以实现区域利益“多赢”为目标,通过强化南京自身服务业的发展,为其他城市的产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从而增强南京的服务功能,达到强化南京服务业在都市圈内的核心地位。
(1)强化生产服务功能,增强南京服务发展的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未来制造业的生产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服务产品,产品的价值有70%至80%来自于服务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逐渐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南京都市圈内大部分城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制造业的可持续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之相配套,这为南京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是加强信息咨询业发展,搭建圈域信息交流平台。围绕“数字南京”建设,把信息服务和科技研发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打造区域信息服务中心,搭建圈域信息交流平台。首先,建设都市圈网站。构筑都市圈资源共享信息网,建设能承载各类资源信息的都市圈信息网,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各类资源的共享。建立南京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发布各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类信息,真正做到网上资源共享。其次,建设圈域信息连通机制。建立政府—中介机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各相关中介机构之间、企业之间纵横相连、快捷畅通的信息连通网络及其运行机制。第三,共建都市圈行业或产业协会。联合都市圈城市,促进都市圈行业或产业协会建立,积极支持周边城市以南京行业或产业协会等优势为跳板,提高南京在都市圈内的凝聚力,促进南京服务业的发展及其服务业核心地位的形成。第四,建立都市圈信息咨询系统。要以服务企业和居民为宗旨,建立广泛的信息收集和服务系统。
二是加强会展业发展,搭建圈域招商和对外展示平台。应充分利用南京人文环境、区域位置、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培育一批全国性甚至更大范围的常年专题展会,开发一批有特色、高品位、大客流、高效益的会展项目。注重与国外会展业发达的国家进行交流,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健全和完善信息等会展服务,大力提高南京会展经济的软件服务水平。同时通过举办以世界性新技术、新产品为对象的多层次、影响大的品牌会展,拉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通过会展为各市对外发布各种资源、重大活动、招商意向、环境政策等各类经济信息提供窗口,架起城市间各类要素互动的“桥梁”。注重都市圈会展的整体包装促销,形成以南京为龙头的会展品牌,以此带动都市圈城市形成会展—商贸—旅游消费链,催生出要素齐全的会展经济。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联合组建展览集团,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培育一批有专业水准、有竞争实力的展览公司,促进会展业品牌化。加强都市圈城市联合办展。对较大规模的会展,可在其他城市设分会场,这样既可降低南京办展的成本以扩充会展的吸纳容量,又可拉动圈域各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圈域各市的国际知名度。同时要创造条件,鼓励圈域各市与南京共同办展,以此降低圈域各市招商成本,提高会展的水平和档次。
三是加强金融业发展,搭建圈域资金融通平台。充分发挥南京在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优势,吸引各类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及国内外投资机构来宁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建立覆盖南京都市圈区域的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服务网络,形成资金、拆借、贴现和外汇交易的中心市场。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提升南京金融业整体竞争力,搭建圈域资金融通平台。首先,构建圈域资金融通机制,培育区域金融市场运营中心,建立包括政府和中介机构牵线搭桥、银企结合的四方联动机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运作机制,中小企业融资互助联保机制等,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转让、研究开发与产品升级换代,将产业转移与结构优化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实现都市圈内投资、消费的一体化。消除行政分隔,将南京都市圈范围内区域作为“一城”来考虑银行卡的使用,真正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一卡通”,以进一步推动南京都市圈的形成。第三,建立南京都市圈统一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网。尽快建立南京都市圈企业咨询登记系统和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第四,建立南京都市圈“银、证、保”协作网。从业务相互代理、相互渗透,到最终完成相互融合。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南京都市圈银证保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举行一次会议,每一次可确定一个议题,从务虚开始,逐步走向务实。
四是加强物流业发展,搭建圈域物资流通平台。依托南京国际空港、内河港口、陆路交通枢纽,以服务南京都市圈城市为基础,加快发展物流业,尽快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以现代物流的发展为纽带,带动和组织区域制造业、商品流通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圈域城市发展搭建物资流通平台。首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运输仓储配送基地,将南京外围地区作为储运基地;将南京周边城市的制造业企业作为业务外包和生产基地;与连锁零售业结合,发展连锁批发零售的配送中心。其次,加快南京自由贸易区建设,将自由贸易区建设定位于服务都市圈城市,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国际物流基地。第三,建设以服务都市圈城市主要对象的物流共用信息平台,构筑电子商务支撑;重点发展高端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提供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2)强化消费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群众的水平。以服务都市圈城市各居民为主要目标,全面提升南京为群众服务的消费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强商贸业发展,搭建圈域商品流通平台。巩固商贸流通业在都市圈的中心地位,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加强联合协作,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健全零售网络体系,建设商品交易大市场,依托南京中心城市构建流通网络,形成长江中下游商贸中心。首先,要进一步构筑区域统一大市场,鼓励不同特色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都市圈内互开超市、连锁店、便利店,逐步形成都市圈大市场共享格局。其次,要健全销售网络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建立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建立覆盖8城市的商品、资金、信息流通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流通新格局。第三,要建立商贸业与旅游、会展、交通、文化等行业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第四,要发展商贸大集团,培育大型综合商社,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及连锁战略,加快向都市圈内其他城市延伸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超市)、消费品专业市场等购物服务体系,提高都市圈商贸整体竞争力。第五,要加强区域内城市间工商联手,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交易会和订货会,加大商品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第六,要拓展商贸合作新途径。要利用南京市新街口商圈大型商店云集、知名度高的优势,另辟蹊径,拓展百贸商店连锁经营的新途径。另外大力扶持和培育圈域农资、农产品和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形成多层次的贸易市场、多方位的流通格局和多功能的市场体系。
二是加强旅游业发展,搭建圈域人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交流频繁的优势,加快制定都市圈旅游业总规划,发挥南京旅游业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手,推进协作,签订都市圈旅游合作协议,制订共同的促销计划,以实现区域内旅游业的整体互动发展。首先,要提升整体形象,打造整体品牌,联合开拓市场。加快进行都市圈旅游路线的空间整合,联手开发、设计、包装旅游新线路,共同组织旅游推介会。给予对方旅行社与本地旅行社同等的优惠条件,鼓励旅行社推介对方特色线路。实现都市圈旅行社、旅行饭店、旅游购物中心等旅游产业的跨地域连锁经营,逐渐实现统一的服务标准,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其次,要突出各地旅游资源特色,合作开发建设圈域内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度假区,提高旅游项目、路线设计的组织程度。第三,要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提高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交通、宾馆、餐馆、导游、客源等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度,衔接旅游市场供需,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游客来源,繁荣旅游市场。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搭建圈域公共服务业平台。整合圈域内的文化产业,利用南京底蕴雄厚、文化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建设南京都市圈统一的文化市场,共享城市文化“硬件”和“软件”,如共享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和其他公用设施。同时,通过联合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促进圈域文化、经济和社会等的融合,实现都市经济圈内的经济一体化、社会多元化和文化精品化,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文化珍品的南京都市圈。打破所有制、地域和行业界限,以南京都市圈为轴心,以长江三角洲为半径,以全国为视点,探索组建跨行业、跨地域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打造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利用南京的人才优势,把南京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团,拉长科技产业链,引导圈域内其他城市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依靠南京教育资源优势,开展联合办学,为圈域各城市培养充足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队伍。构建都市圈各城市间互补的人才流通和人才市场,对人才的吸引、培养、激励和使用制定统一政策,合理规范人才的流动;利用全区域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共建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共同研究开发高新科技项目,建立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