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此,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应是必要选择。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不仅能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且可以推迟劳动者初次就业年龄,延缓就业压力。我国劳动者的初次就业年龄为16周岁,意味着刚刚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很快进入劳动力市场。
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_改善收入分配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此,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应是必要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20%以上。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考虑将9年义务教育延伸到12年义务教育,即在全国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不仅能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且可以推迟劳动者初次就业年龄,延缓就业压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我国的法定劳动年龄指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我国劳动者的初次就业年龄为16周岁,意味着刚刚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很快进入劳动力市场。而这个年龄不利于劳动者提高职业素质和发展身心健康。如果普及12年义务教育,则意味着不仅劳动者初次就业时素质提高,而且劳动者初次就业年龄可以提高到18岁,每年可以减少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供给,将大大减轻政府安置就业的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