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根基所在,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决定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弱。当前,面临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相对弱化的现实,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实际的基层党建新模式,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课题。绿园区“六有一评”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即是典型的服务民生导向型基层党建新模式。实证分析表明,这一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六有一评”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模式产生的前提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矛盾增多,信访量不断上涨,群众对社会不满情绪越来越高,社会稳定受到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党的威望和政府形象在百姓心中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层党组织弱化,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导致基层党组织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工作难于开展。
(二)是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
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长期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于“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可见,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来引领。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
基层党组织以前上传下达、照本宣科的工作方式使群众对党的政策不理解、不支持,从而产生很多矛盾、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工作机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意识问题。只重经济而轻民生;只重百姓义务而轻利益;只重政绩而轻百姓呼声,长此以往,群众和党的鱼水关系将难以维系,党的执政根基将不稳。
二、“六有一评”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六有一评”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模式以“哪里有群众呼声,哪里就有党组织回声;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服务”为工作目标,实现了组织设置、办事平台、民情渠道、服务载体、机制保障和评估办法六方面的创新。
(一)创新组织设置
在全区各街道普遍建立了“大党工委”体制,使街道社区和辖区内的党组织班子成员相互进入、交叉任职。组建区域化党建志愿者队伍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同时发挥退休党员、党员中心户作用实施党组织服务民生责任田制度。全区基层党组织由原来的585个增长至2011年的887个。
(二)创新办事平台
主要建设了包括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部和民生工作局的一级平台、党组织服务民生指导服务中心的二级平台、社区和村服务站的三级平台、小区和屯工作室的四级平台、党组织服务民生责任田的五级平台、楼栋和屯组党员中心户的六级平台,六级平台上下贯通,立体覆盖,实现了百姓办事有场所,求助有地方,活动有空间。
(三)创新民情渠道
畅通了包括民情恳谈日、民生信箱、民情信息员、群众说事点、民生QQ群、民生110热线、12345市长公开电话和“夜访百姓家”、“信访接待日”、困难群体必访日、群众工作大走访等十二条渠道,使党委政府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服务载体
针对特殊群体,如低保户、特困户在常规救助后再给予特殊救助。建立爱心救助基金帮助因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群众,对高龄老人发放特殊补助,帮助残疾人及精神病人,帮组贫困家庭孩子圆梦,安置刑满释放人员等,根据不同层次人群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五)创新机制保障
资金上确定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每年400万党建工作专项经费,50万元社区工作者特殊津贴等;管理职能上剥离街道经济职能而强调党建、民生、社会管理等;在信息公开上深化党委政务公开机制等。
(六)创新评估办法
民生好不好群众测评,工作实不实百姓评说。对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实行了承诺、践诺、述职、测评制度。
三、“六有一评”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模式的创新意义
(一)探索了适应新形势下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新途径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有机组织系统的基础性因子。基层党组织党联系、组织、宣传群众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基层组织直接与群众接触,最了解群众的需求。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基层党组织能否成功应对挑战,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的稳定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服务型党组织”的呼声越来越高,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越来越强调其“服务”的功能。“六有一评”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模式这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新形式下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二)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的有机融合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十七报告进一步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坚持了这一说法,并进一步明确基层党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而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其功能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转换。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应强调其服务民生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服务民生为导向的基层党建创新和以服务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基层党建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有效开辟了党的群众工作新思路
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群众工作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基层党建创新,说到底就是党的群众工作在基层的创新。能否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李瑞环同志说过,群众最可敬,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社会的财富靠他们来创造;群众最可爱,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支持你。因此,能不能形成适应形势的群众工作新思路,掌握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是决定基层党建绩效的重要因素。谁掌握了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谁就会取得基层党建的新硕果。绿园区“六有一评”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模式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载体。实践中,党员干部通过民情恳谈日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与其他部门联系基本都能予以解决。党员干部直接走到百姓家中,坐在炕头上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不仅把以前听不到的话、了解不到的事带了上来,而且进一步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