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姝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实现人民幸福?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作为人民生活的“根据地”,社区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民的幸福程度。
一、社区管理创新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追求幸福、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是社会管理的应有之意。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社区是一种特殊的团体,它是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共同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人群组成的团体,可以说,社区是我们除了家庭之外最小单位的“家”。通过社区来实现人民幸福,是行之有效、也是最便捷的一条途径。
我们所说的社区管理归根结底不是对物的管理,而是对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使人能够心情舒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人正是工作、学习和生活在社区之中,无疑,社区管理的好坏会很大地影响人民对幸福的感知。只有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让居民充分切实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居民真正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感的提升,而这些,都是摒弃传统居委会管理的不足、与时俱进创新社区管理才能完成的任务。
二、社区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解析
(一)社区运行亟待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实现人民幸福首先要把社区各项工作做好,实现优质的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这些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我省的大部分社区在经费资源上存在相当的困难。
目前,社区的经费来源有三:一是政府拨款,用于行政开支、人员工资福利;二是社区自筹收入,即争取驻地单位、共建单位给予一定的支持;三是社区居委会兴办的服务事业收入。由于经济来源少、开销大,致使社区普遍性的资金短缺。
1.社区工作经费来源单一。我省的社区经费主要依靠省市区三级政府每年有限的财政拨款,但通常财政拨款滞后于社区工作实际,所以在现实中,除了一些典型的社区获得的资金支持充足外,很多社区资金短缺,这表明,目前的社区经费运行机制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而且我省社区向本社区居民和共建单位筹集的资金较少;自行兴办的服务事业收入各社区参差不齐,总体也不多。
2.社区工作经费较低。社区的工作包括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医疗、计划生育、信访、民政、环境服务等诸多工作,任务繁杂却缺乏与之相配套的专项经费,财政赋予的办公经费相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杯水车薪,办事经费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执行不到位,社区借钱办事、举债运行是为常见。社区干部常常四处奔波、化缘,甚至自己垫资,渐渐出现工作做得越多、越好,经费负担越重的现象。
3.社区工作者报酬相对偏低且不平衡。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标准偏低,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有差距,这与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量和责任并不相符。同时各街道社区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政策性自筹部分,各街道、社区的经济状况不同,有的社区无力支付;工资档次差距较小,书记、主任承担的责任大、压力大,但工资只比新招聘大学生高100元,同时新进人员与干了很多年的人员工资相差不多,缺乏激励机制;年底考评制度又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同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这又滋生了同工不同酬的负面情绪。
(二)弃管小区亟待实现物业化管理
目前,我省社区渐渐凸显物业公司弃官小区的现象,部分社区甚至呈现出社区工作人员为弃管小区打扫卫生的常态趋势,冬季清雪更是家常便饭。如果社区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卫生环卫,那么他们又有多少精力用于带领居民实现居民自治、提高社区生活质量呢?同时,收费难成为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老旧小区规划一般比较简单,加上管理养护不及时,造成设施严重老化。如今,无物管和弃管小区都由社区负责管理,给社区造成很大经济负担,给社区工作人员造成新的工作负担,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行。
当然,这与当前物业行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省的物业管理推行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格局才初步形成。尤其由街、居物业公司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些公司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管理不到位,业主(住户)投诉多,物业费收缴困难。有的街、居物业公司好的物业盘子接不来,接到的多数是专业物业公司卸下来的“包袱”,先天条件差的小区,而且开发商预留资金不足,给街、居实施物业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如何实现弃管小区的物业化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三)城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从我省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看,已经基本实现了队伍的年轻化,他们热心、认真、负责,凭着对这项工作的热爱,把满腔热诚奉献给社区的居民。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的队伍建设存在严重的青黄不接问题。
1.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且薄弱。由于队伍规模小、社区工作量与日俱增,各社区普遍面临人员紧张、工作疲于应付的困扰。现在社会人员向社区集中,社会工作向社区下沉,社区工作量太大、而人手太少,如“低保专干”岗位,一个人要负责全社区的低保、社保、医保等多项工作,经常忙得团团转还难以完成任务;如社区居民基本信息库建设,公安、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各自开发、使用不同软件和表哥,社区居委会为此做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加大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不仅社会工作者总量不足,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也非常少。
2.社会工作者队伍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相当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把社会工作岗位作为谋生的“饭碗”或是跳板,缺少长远打算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一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大学生,上岗之初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就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兴趣,这项工作不但累、待遇低,还常常挨骂受气,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一些人相继离开社区工作岗位。
上述问题已经影响到社区的发展和运行,不可忽视,我们必须创新社区管理,以实现人民幸福。
三、创新社区管理的对策探索
(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级财政对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努力按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办公经费;二是健全驻区单位帮扶机制。通过开展驻区单位“联席会”活动,不断加大对社区的帮扶力度;三是拓宽社区自筹渠道。社区也应在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不断创新经费保障机制,让社区“有钱办事”。通过开展服务微利创收一部分经费,努力向经营性社区发展,逐步形成保障联合机制。
(二)解决弃管小区问题
一是建立物业管理公益性岗位,推进企业在旧小区管理上“不抛弃、不放弃”。这不仅能促进就业,而且也可以强化城市管理、解决无物业管理楼房管理问题。二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物业企业接管老旧小区。物业企业接管小区,曾遍存在“喜新厌旧”的情形,为改变这种状况,相关部门可否出台鼓励政策,如物业企业接管新小区时,是否可就近就地进行适当的新老配比。三是规范物管市场,提高准入门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如接管小区招投标来优胜劣汰。加强物业企业诚信考核,提高企业信誉度。四是引导业主树立正确的物业消费意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业服务是商品,业主享受物业是花钱买服务。对物业服务,有意见可以提,尽可能不要采取拒交费用的方式宣泄不满。在此过程中,所在地街道、社区要多做宣传教育、协调沟通工作。
(三)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社区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在待遇上,必须建立健全政策与制度保障机制。社会工作人员地位、待遇偏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不健全,我们必须研究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要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投入力度,可以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办法,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制定出台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要在社会工作人员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建立激励表彰制度,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