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经济内涵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经济内涵

时间:2023-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特别是经济内涵。而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障是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主要是以规模和总量为标志。中国梦本质上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升级的动力之源。中国梦是中国与世界合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经济内涵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孙春波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阐述,既是对近代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的高度总结,是对人民群众社会期待的真切回应,更是坚守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面旗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特别是经济内涵。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从根本上讲主要包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紧密相连而又各有侧重,其中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而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障是经济的发展。因此,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梦其实是经济转型升级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民幸福梦,是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梦,也是改革发展梦。

一、中国梦是经济转型升级之梦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主要是以规模和总量为标志。新的历史时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深刻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一语道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选择,更多地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看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跨入中等收入国家门槛,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外需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低迷,不同程度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国内生产的大量产品和服务要靠出口来消化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内需来看,投资方面,过去投资机会多,资金少,使得招商引资成了难题;现在,资金有余,却找不到投资机会。没有新技术、新产业,技术发达国家又不转移高技术,资金无处可投。没有结构升级的空间,如果在原有产品结构上扩大规模,加大投资,就会造成产能过剩。消费方面,由于投资、出口的疲软,使得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分配结构不合理使得国内消费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小。

再从生产环节来看,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在上升,外国放慢或停止转移技术、产品的速度,低端生产环节越来越守不住。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验看,出路只有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靠更高的生产率来消化高成本。只有生产率的提高超过生产成本的提高,企业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形势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升级,经济质量和效益能否提高,根本出路在创新。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从国际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潮涌动,欧美国家再工业化来势凶猛,既带来了挑战,也送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真正的创新都是逼出来的。创新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科学技术,另一条腿是制度环境。通过不懈的努力,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让知识产权得到保护,让创新获得更多政策扶持,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创新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第一驱动力。中国的创新梦,还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发展活力,培植鼓励创新、敢于质疑、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二、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

中国梦本质上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扩大内需,以更高的标准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让大家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的日子。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梦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而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

三、中国梦是改革发展之梦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升级的动力之源。中国经济升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从世界正反两方面经验看,跨入中等收入门槛后,是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矛盾凸显期、多发期。从制度层面分析,政府的自身改革至关重要,其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但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无一不存在以下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慢,致使市场失灵;分配稀缺资源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里,不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而政府又缺少法律的约束和有效的民主监督。致使社会效率低下,政治腐败严重,经济长期停滞。而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市场配置资源方面、政府机构和职能转变方面、反腐制度建设上都狠下功夫,加大改革力度。

5月2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意见》,明确了年度七大重点改革和五项需继续深化的改革,勾勒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了体制保障。《意见》第一条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关系,做好职能转变。概括地说有三点:一是减少审批,向企业让渡自主空间;二是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并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向社会让渡自主空间;三是下放投资、项目、转移支付审批权限等,向地方政府让渡自主空间。审批多,说明政府干预多,而事前一打审批,抵不上一项实实在在的事后监管。事前审批意味着“权”,事后监管意味着“责”,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切实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博鳌论坛发表演讲时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过去1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4.4%提高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中国梦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梦想。13亿中国人民走繁荣富裕之路,本身就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国经济社会越发展,也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的经济升级,是开放的升级。我们要继续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思想文化,发展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而且会开得更大。中国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梦想在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望!

(中共通化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