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由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所谓阶级,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6]产生阶级要有两个经济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剩余劳动的占有成为可能;二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出现产生了阶级。阶级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丧失了存在的条件,最终就会消亡。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认为妇女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和社会压迫,妇女要实现解放必须消灭阶级。
妇女是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阶级的问题在女权主义当中颇受争议。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研究妇女受压迫的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被视为重要的思想工具,为研究这一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阶级斗争是妇女解放的重要问题。因为私有制的出现使妇女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妇女之所以受压迫就是因为阶级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尽管认同妇女这一群体存在阶级差别,但仍然独树一帜,坚持认为由于女性的双重阶级身份,传统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的划分观点对女性来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女性的阶级划分可以有两种方式:既可以按照她们在经济上依附的男人所属的阶级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她们自己的工作收入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和传统马克思主义根据个人和生产方式的关系确定个体阶级类别的方式相类似。[7]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更接近于无产阶级,争取妇女的经济利益就要改变妇女经济地位,消灭阶级,把妇女解放和无产阶级解放融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进一步补充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他们认为,因为妇女在社会再生产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把妇女的受压迫问题放在社会再生产的体系中进行研究。艾里斯·扬认为阶级是一个有社会性别盲点的分析范畴,不能很好地解释妇女的受压迫情况,提倡从性别劳动分工范畴来分析,比之阶级分析,性别劳动分工能更好解释妇女的受压迫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