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协会人员培训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 s‐International Comm ittee for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ICOM‐ICTOP)于1970年颁布了国际博协基本教学大纲,用于指导在大学或博物馆中开设的博物馆专业培训课程。此大纲在1979年进行过修改。1996年,国际博协人员培训委员会为了应对博物馆界的变化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用于分析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培训模式变化的影响[2],并且建议修改教学大纲。工作组致力于了解和分析当前博物馆工作的组织方式,未来的变化,博物馆专业培训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新环境中博物馆工作人员有效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案。1998年1月,一份《国际博协博物馆专业培训教学大纲》出台,被放在ICTOP/ICOM的网站上以接受公众的评判。在9个月的公示时间里,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汇聚在一起,为工作人员对草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提供了参考。国际博协执行委员会于2000年6月将修改版正式命名为《博物馆专业发展的课程指南》。该指南强调了博物馆专业当今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可能的变化。它扩充了专业培训的概念,将关注博物馆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内容模型转变为强调理解博物馆和工作人员角色和责任的过程模型。该指南现已提供了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版本。[3]整个课程指南主要强调五大方面的能力(如图4‐1所示):一般工作能力、博物馆学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公众规划能力(Public Programming)以及管理和维护信息、藏品的能力。在一般工作能力中涉及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主要将电子邮件、网站、多媒体和数据库管理作为最主要的方面。
图4‐1 《博物馆专业发展的课程指南》示意图
博物馆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已经设置的各种程度的学位教育或学历教育获得相应的能力。对美国超过80个与博物馆相关的学术培训项目的调查表明,一些博物馆的学习项目已经将技术培训内容作为培训的一部分。其中一些项目特别将技术相关的课程列为博物馆学习课程,其他一些项目则采用跨专业进行学习的形式,学生可到计算机科学系、信息管理系、传媒系和经管系等进行学习。作为学习课程的一部分,许多项目还要求学生在博物馆实习进行亲身体验,以学习专业技能和了解博物馆文化。
除了正式教育和实习体验外,国际、国内和与博物馆相关的组织也提供了工作坊、会议和研讨会等各种学习和交流的形式。其中一些组织特别关注技术相关的问题以及博物馆面临的挑战。这些组织主要有:
1.美国博物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 useums,AAM)
AAM的媒体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关注博物馆和媒体技术之间相关内容,帮助人们使用媒体和技术来解决博物馆中的各种问题,包括从为服务展览的媒体资源的制作到标准的定义,从数据库的建立到维护等众多方面。这个组织的主要活动包括四个方面:(1)向会员或博物馆专业人员提供关于媒体和技术方面的政策、趋势、问题和活动的咨询;(2)在每年的联盟会议上组织程序会议和创意市场(Marketplace of Ideas),让与会者讨论和参与各种创新应用;(3)主办一年一度的缪斯奖的评选,以奖励在博物馆多媒体项目和互动项目中表现出色的作品;(4)在博物馆、媒体和技术之间建立桥梁,探索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其中缪斯奖下设14个类别,主要有语音导和播客、游戏和增强现实、手机应用、解说互动装置和在线展示等。在2014年的获奖项目中,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的“这片土地的音乐体验”项目获得了语音导和播客类的金奖,台北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探索和学习组”项目获得了该类的铜奖;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芝加哥未来的能源”项目获得了游戏和增强现实类的金奖;纽约植物园的“野生药材”项目获得了手机应用类金奖;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自然历史和科学博物馆的“星星的殿堂”项目获得了解说互动装置类金奖。[4]
2.博物馆计算机网络(Museum Computer Network,MCN)
MCN于1967年在纽约成立,[5]核心目的是通过支持使用数字技术改变博物馆信息的组织、管理和传播方式以及观众教育方式的专业人员,以促进创新和追求卓越项目。该组织的网站提供会员咨询、会员申请和加入等信息,提供博物馆各种资源等。网站专门设有电子邮件讨论群,进行会议、活动等消息的发布,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定期发送技术文章和相关报告。在每年举办的会议上,该组织通过研讨会、专题报告会以及现场演示等形式探讨博物馆最新的技术发展。此外,它还下设以不同议题进行划分的各种兴趣组,包括数字媒体、元数据标准、藏品管理、网站开发和信息技术等。
3.国际博物馆协会的视听、影像与声音新技术国际委员会(Audiovisual and Image and Sound New Technologies Comm ittee,AVICOM)
AVICOM成立于1991年6月[6],其任务在于:(1)帮助博物馆及博物馆专业人员了解到在教育、信息、推广和商业活动方面,使用视听内容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力;(2)建议视听技术被列入设备、操作和活动经费中;(3)研究关于图像、声音、视听资源(电影和视频)和多媒体等的法律和财务框架;(4)对藏品、技术、产品、数据库等进行调查;(5)探索针对所有视听资源的保护方法;(6)鼓励建立交流网络,并开展关于如何使用视听技术的研究。目前,该委员会的会员主要有博物馆的馆长、与视听多媒体内容或技术使用相关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其他机构的人员等。此外,委员会每年举办国际文化遗产视听与多媒体艺术节(International Audiovisual Festival on M useums and Heritage,FIAMP),主要评选和奖励围绕博物馆藏品及各项活动而借助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技术开发的各种作品。作品形式上分为两大类:影音作品和多媒体作品。其中第二类主要包括互动媒体和网站等。2010年的艺术节在上海举办,苏州博物馆的影音作品“苏州博物馆的新建筑”获得特奖,故宫博物院网站获得网站类金奖,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在线项目“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获得在线展示类金奖。
4.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Institute of M 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 LS)[7]
IMLS是一个独立机构,通过资助美国国内的博物馆与图书馆,培育具有开创性的终身学习计划,同时鼓励图书馆和博物馆在公众获取文化遗产知识和终身学习方面的创新发展。每年举办的WebW ise会议目的在于推出杰出的数字化项目,并讨论数字化保存、展示及商业模型等议题。参会者可在网络上浏览提交的展示成果。
5.博客Musematic[8]
由博物馆计算机网络和媒体与技术委员会共同建立,主要是讨论博物馆信息学和技术领域的最新话题和进展,分为数字媒体、评估、协作、教育、信息管理、移动解说和研究等类别。
6.档案和博物馆信息(A rchives and Museum Informatics)咨询公司[9]
该公司承担文化遗产领域,特别是博物馆方面的信息咨询和教育培训活动,主办国际文化遗产信息学会议,探讨数字资源的管理、观众是如何在网上学习等内容。此外,每年举办的博物馆和网站(Museums and theWeb,MW)会议[10]主要针对博物馆、艺术馆以及档案图书馆等的网站建设、维护和使用展开讨论,并组织和评选优秀网站作品。以“博物馆网站使用者”的视角对博物馆网站的各项内容和服务进行评选,主要分为在线展览、教育、研究、在线交流或服务、创新或实验等。
7.加拿大遗产信息网络(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CH IN)
CH IN是加拿大文化遗产部下属的一个机构[11],主要致力于加拿大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工作,不仅提供数字化资源,也为文化遗产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实施数字化工作、加强资源管理、开展网络传播、创建资源共享等。其中,博物馆是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机构主要帮助博物馆解决藏品的数字化、藏品信息组织和管理、藏品的数字化展览展示和虚拟博物馆建设等。此外,还帮助各博物馆进行网络升级,改善博物馆网络资源的利用,建立线上联盟等。同时为了帮助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机构还特别举办有关信息、数字化和网络等方面的讨论会和培训等,并提供免费教学资源。机构的网站上,提供了各种资源信息,包括机构介绍、历史、每年的会议及研讨会和博物馆学习资源等,同时还提供了一个进入“加拿大虚拟博物馆”(Virtual Museum of Canada)的链接。
8.欧洲文化遗产网络(European Cultural Heritage Network,ECHN)[12]
ECHN于2002年由德国发起建立,致力于推进欧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其目标在于连接各研究机构,为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其他文化机构及学术研究机构的工作寻找合作伙伴,加强各机构间的通信和信息化,在更广泛的领域传播知识和推送优秀案例,构建起“研究世界”和“学习世界”之间的桥梁。网站上提供了关于提升研究、支持通信、传播信息和增强公众意识等方面的帮助。
9.中国博物馆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2003年11月28日在北京成立[13],拟定了“中国博物馆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章程”。它是中国博物馆学会下的二级学术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和动员博物馆工作者以及一切热心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力量,倡导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努力推动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其主要任务是:(1)组织研究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战略与标准规范,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为政府的规划与决策提出建议;(2)开展博物馆数字化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研究、探讨和交流,评测、介绍与推广博物馆数字化科研成果、产品与技术;(3)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内外交流,编辑、出版博物馆数字化学术论著与资料,促进学科发展;(4)承担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博物馆单位委托的有关数字化工作的任务;(5)开展对会员和博物馆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博物馆数字化基本知识,表彰、奖励在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博物馆工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