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014年6月,习近平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也是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最通俗、最接地气,能为大家所记得住的描述。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支撑中国梦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指出,“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谈到依法治国,习近平引经据典:“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改革和法治,是两个轮子,是姊妹篇,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继续打好党风建设这场硬仗,以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习近平指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从四者的关系来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可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领域齐头并进,突破利益的樊篱,挖掘社会的潜力,刷新体制机制;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按照法治的方式治国、办事,才可能为改革提供长久的保障,保证航向不偏离、成果能固化;要达到这些目标,作为领导这一进程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到上下一心、团结有力。因此,重塑政治生态、强化政治规矩,就成为迫在眉睫、也利于长远的重大部署。一个大目标,三个推进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由全面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激发活力,必须由全面依法治国来提供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必须由全面从严治党来提供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作风保证。
“四个全面”承接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承接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的阶段性目标和远大目标的逻辑展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布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准确把握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这十年间我们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任务。这个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承上”是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启下”是要全面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不仅要率领人民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的伟大任务,而且还要率领中国人民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四个全面”与实现中国梦目标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契合了中国梦的本质,是中国梦的初步目标和第一阶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瞻远瞩,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治标与治本、制度与法治、治国与治党、中国与世界等的逻辑贯通,为在新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是治标与治本的贯通。坚持标本兼治,更加重视治本,是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破解各种难题的鲜明取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取向。二是制度与法治的贯通。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多次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突出了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和分量。决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包括制度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法治方面的要求,贯穿其中的是对国家治理过程中规则、程序及其执行能力的重视。三是治国与治党的贯通。一手抓制度、一手抓法治,这既体现在治国理政上,也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上。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有关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的论述,有五方面内容值得高度重视。第一,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第三,更加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第四,注重党规同国法的衔接和协调;第五,思想建设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四是中国与世界的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指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的大国,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以开放促改革,在相当程度上也要吸收借鉴各国治理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在主张积极吸收借鉴各国治国理政经验的同时,习近平始终强调,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特别是在根本道路、基本制度、党的领导、指导思想等方面,更加注意防止和克服“西化”、“分化”的危险,绝不能囫囵吞枣、邯郸学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