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的概况
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氧气和营养成分的管道,冠状动脉出现了病变,影响到心肌的血液供应,心肌缺血、缺氧后会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这时患者会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近年来,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病变的程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已经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在30~40岁虽然可见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症状出现。冠心病的发病率从40岁开始逐渐增多,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发病率约递增1倍,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也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年龄越大,各种容易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作用的时间也就越长,因而发生冠心病的机会就越多。冠心病分为以下类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患者有冠状动脉的病变,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由于病变较轻,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疼痛的阈值较高,患者无疼痛的症状。
2.心绞痛 心肌缺血引起的阵发心前区疼痛,一般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此时心肌组织无形态改变或仅有纤维化改变。
3.心肌梗死 因冠状动脉的闭塞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引起心肌缺血性坏死。患者表现为持久的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典型心电图变化和血清心肌酶的升高。
4.缺血性心肌病 由于心肌长期供血不足或心肌坏死,使心肌纤维化、硬化,心功能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脏逐渐增大,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 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出现痉挛或急性闭塞,心肌缺血坏死,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或心力衰竭,致使心脏骤停而死亡。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而短暂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综合征。心绞痛的发作的特点为阵发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有人形容像心前区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喘不上来气。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出汗、恶心和濒死感。疼痛多发生在胸骨后或左侧胸前,也可发生在颈部、喉部、肩胛间区、双上臂等处,可放射至背部、颈部、左上肢。疼痛一般仅为数分钟,最长的也只有10~20min,绝对没有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如时间持续过长,一般不考虑为心绞痛,而可能是心肌梗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疼痛多由劳累及情绪变化所引起,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多数是突然发生或在原来心绞痛的基础上骤然加剧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是疼痛,疼痛的性质、部位以及疼痛的放射区域与心绞痛相似,但较心绞痛更为严重,更为剧烈。疼痛多表现为阻塞感、紧缩感、压榨感或濒死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并向左肩背、左前臂放射。疼痛持续的时间多在半小时以上,甚至可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天,一般服用止痛药物无效,有时连续含化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疼痛常伴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大汗等。有些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生前有先兆症状,如能及时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就可能使之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据统计,有50%~81.2%的患者在发病前数天至数周出现下述表现:①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②一向健康的中老年人突然出现心绞痛并呈进行性发展;③心绞痛发作较以往明显,性质较重,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④劳力性心绞痛突然转为夜间或安静时发作,或同时并发自发性心绞痛;⑤心绞痛发作时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血压明显下降;⑥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明显。凡遇上述情况均应警惕近期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必须严密观察或入院治疗。
(二)老年冠心病的特点
老年患者经常具有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如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或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与中年人的心肌梗死不同,具有以下特点:特点之一是无痛性心梗多见,占20%~5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无痛性心梗的比例逐渐增加。无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感觉迟钝,痛阈升高,部分患者是由于疼痛被其他并发症所掩盖。特点之二是并发症多,少数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心力衰竭或猝死,尤其是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远较中年人高,这与老年人心脏的退行性变、心脏储备下降或心肌因长期缺血而受损有关。特点之三是复发率高,1/3以上为再梗死,尤其初发梗死后1~2年复发率高。特点之四是症状不典型,老年人往往数病共存,其他疾病可掩盖心肌梗死的症状,此类患者可有意识模糊、眩晕、晕厥、心悸、腹痛等症状,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特点之五是病死率高,这是因为老年人体质弱,心肌梗死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和漏诊等因素所致。
(三)家庭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由3部分组成,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CABG)。这3种方法各有利弊,互为补充,究竟适合哪种方法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控制症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是老年人治疗冠心病首选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药物治疗只限于对症状的控制,而不能解决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问题,因此,药物治疗适用于轻、中度冠心病,对于顽固的心绞痛,重度的狭窄,就要依靠PCI或CABG治疗了。PCI已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许多国家已经把PCI作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一些大的医学中心,由于PCI的成功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由原来的10%以上下降到5%以下。但对于多支病变,狭窄过长,左主干病变等,PCI则无能为力,需要通过CABG解决。PCI 和CABG为创伤性治疗,体质弱、年龄大、有手术禁忌证的不宜进行,PCI还面临再狭窄的问题,均须全面加以考虑。
治疗心绞痛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1.硝酸酯类 最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能有效的缓解心绞痛。常用的有硝酸甘油、异山梨酯(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心痛治)、德脉宁等,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头痛,青光眼患者不宜使用。静脉滴注可引起血压下降,因此在静脉滴注这类药物时要常规测量血压,避免因血压急剧下降所带来的危险。
2.β受体阻断药 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耗氧量降低,以此来治疗心绞痛。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美多心安)、卡维地洛尔属此类。心率缓慢和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3.钙拮抗药 具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减慢心率的作用,用于治疗变异性心绞痛和其他类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地尔硫等。
4.抗血小板药物 包括阿司匹林、波利维以及血小板膜Ⅱb/Ⅲa受体阻断药等。通过抗血小板凝结,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和再梗死的发生率。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有出血的可能,有出血倾向的人慎用。
5.抗凝药 以肝素为代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应用,但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也应注意有发生出血的可能。
6.中成药 常用的有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
如果在家中发现有患者持续胸部疼痛,应该首先让患者卧床休息,可服镇静药物,去除焦躁、恐惧的心理。尽快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异山梨酯(消心痛)或用硝酸甘油喷雾剂喷入口腔,口服长效硝苯地平(心痛定)等。如备有氧气袋、氧气瓶,应立即鼻管吸氧。如疼痛缓解后又反复发作,或用过2~3次硝酸甘油类药物胸痛仍不缓解,持续时间在15min以上,应马上送往医院治疗,以免发生危险。
(四)家庭护理
老年冠心病常发生心绞痛。心绞痛常发生于劳力、情绪激动或其他因素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时,疼痛常可放射至左肩、颈、咽或下颌部,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可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常可见暂时性ST段改变或伴有T波变化,冠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冠心病除了坚持可靠药物治疗外,正确的家庭护理也是很重要的治疗方式,现将主要的护理方法简述如下。
1.起床宜缓不宜急,应先慢慢起来,稍坐一会儿,再缓缓地下床,从容不迫地穿衣,使身体的功能逐步适应日常活动。如操之过急,可引起心率和血压较大的波动。
2.洗漱宜用温水,尤其是冬季。骤然的冷水刺激可致血管收缩而使血压升高。寒冷剌激也是心绞痛发作的常见诱因。
3.排便时切忌急于排空而用力屏气。用力过猛可使血压骤升而诱发意外。患者应学会排便时的自我放松,轻轻用力,便后不要骤然站起。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h。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每天午饭后最好有1~2h的午睡,即使不睡也要小憩一会儿,坚持午休有助于血压保持稳定,对心脏功能较差者尤为重要。
5.不要站着吃东西。站着吃东西及边走边吃,会给心血管系统增加额外负担。
6.上街尽量不乘拥挤的公共汽车,过度拥挤和嘈杂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如距离不远,最好步行。出门的时间要宽裕一些,以免赶急路。
7.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卧床休息,同时含服硝酸甘油0.6mg。
8.定期复查。如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心绞痛症状加重,如在休息时发作心绞痛,疼痛较原来心绞痛重,持续时间超过15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
(2)出现特殊不适,如心悸、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突然晕倒、晕厥或出现气喘、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
(3)服药期间出现疗效不理想或出现异常。
9.注意心理健康,解除心理困惑。首先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对冠心病应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度紧张,整日忧心忡忡,这样反而对预防急性发作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要控制好情绪,许多冠心病患者脾气比较暴躁,不善克制。这样的性格对冠心病患者极为不利。要宽容待人,遇事保持冷静,不放纵自己的情感。
(五)家庭康复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给予低脂、易消化饮食,合理安排营养,避免摄入酸、辣、刺激性食物,勿食或少食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全脂牛奶、蛋黄、动物内脏等。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饱餐,防止短时间心脏负荷过重,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诱发因素,所以在饮食方面冠心病患者应限制总热量、减少脂肪、胆固醇摄入,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动物内脏(如腰花、肝脏、猪脑)、排骨、五花肉、鸡蛋黄、无鳞的鱼类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尽量少食;西式快餐、油炸食品、肉汤和加许多调味品的食品也应少吃。而含纤维素较多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应多食用。鱼类对降低血脂有好处,可以多食。蛋白质的摄入量应>1g/(kg·d)(可从瘦肉、鱼类、鸡蛋、牛奶和豆类食品中获取)。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脂肪,新鲜蔬菜不可少。饭菜做得可口、软烂一些,以便消化吸收。少吃或不吃油炸、生冷食品,戒烟酒。血脂高且偏胖者,应适当限制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血脂不高且体质又较瘦弱者,不必限制脂肪,可吃些营养较高又易消化的食品。体重超标者,减少进食高热量食物,宜进食清淡饮食。病情较重伴有水肿、尿少者,应严格限制食盐。
2.适量活动 对于冠心病患者应根据身体状况逐渐恢复部分工作,直至酌情恢复全日工作,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锻炼,并持之以恒。心肌梗死患者无并发症者应尽早活动,绝对卧床1周,在此期间进行被动或主动肢体活动,第2周可床上活动,第3周离床活动,第4周准备出院。轻松的保健操总是有益的。冠心病患者适当锻炼可改善病情,但锻炼的项目宜柔和,如太极拳、保健操、散步、慢跑等,时间不宜长,不应超过0.5h。运动强度以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20~130次为宜;若在运动时出现心慌、胸闷或头晕时,应立即中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