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角色扮演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发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1.角色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角色丛。而每个个体的角色行为不仅与他自己的社会地位或由此决定的身份相关,而且也与和他互动的其他人的社会地位或社会身份相关,这种相关造成了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个体通常不只是扮演一种角色,而是要同时扮演好几种角色,这造成了角色紧张,也成为角色冲突的重要根源。
角色冲突,即在角色之间或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妨碍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它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导致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而引起冲突的情境。或者说,是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的状态。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扮演很多角色,而且一些角色肯定会产生冲突的需求。法官的角色规定要有一种情感中立的、客观的态度,父亲的角色则需要情感的投入。通常这些角色的相互冲突的需求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只扮演一种角色。但当法官发现他的女儿成为法庭上的被告时,则会有冲突。
角色冲突分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是指由于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待而引起的冲突。例如,对于教师这个角色,不同类型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期望,爱学习的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而不爱学习的学生则希望老师对他们放任自流。
角色间冲突往往是由角色紧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一个角色丛中的几个角色如果同时对其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就会发生角色间冲突。例如,一个学生,同时又是学生会主席,这两个角色同时向他提出履行该角色行为的要求,如在同一个时间,既有课,又有一个会议需要主持,就会发生角色冲突,结果只能择其一。②当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时,也会引起角色间的冲突,这需要角色扮演者在这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京剧《赤桑镇》中的包拯,作为百姓的父母官,他要执法如山,严惩包冕,而作为包冕的长者,他又要保持叔侄的亲情,赦免侄子,面临两种角色的激烈冲突,包拯选择了前者,这个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2.角色不清
在社会与文化急剧变迁的时期,很多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了过去人们习以为常的范围。在变迁中,当一组新角色初次出现,社会还没来得及对其权利、义务作出规定时,就会造成角色不清。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这些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例如,当代中国的私营企业主是应该成为一个成功的追逐利润者,还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在快速变迁的社会转型期,容易出现角色不清的状况。
角色不清还会使行为者表现出角色不当的行为,常使角色扮演者在一个特定的场合错误地扮演了其他角色。例如,当毕业几十年的同学聚会时,大家应该扮演的是同学角色,有的人将自己的职业角色带进来,以高级干部、大老板的身份出现,对当年的同学保持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会引起同学的反感。
3.角色中断
角色中断是指处在某一角色地位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将该角色扮演到底,出现中途间断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在承担角色之前没有为履行角色义务作好充分准备,如企业职工突然失业;也可能是因为角色的前一阶段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一阶段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直接冲突,如进入另一文化圈的移民。
4.角色失败(亦称角色崩溃)
这是一种最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是指角色承担者被证明已不可能继续履行该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不得不中途退出舞台,放弃原来角色的一种现象,如干部因为腐败而被罢免,学生因为违反校纪、校规而被开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