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
一、产生背景
自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克恩·里伯斯有限公司落户太仓以来,太仓市已入驻德资企业230多家,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授予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近年来,中德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规划等更是为太仓中德合作外宣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做法和成效
1.抢抓历史机遇,展示合作亮点
太仓市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宣传窗口期,积极邀请中央、江苏省、苏州市等主流媒体开展专题采访活动。积极配合新华社完成《苏州太仓突破外资“瓶颈”打造德资高地》《德资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制造业升级的启示》两篇国内动态清样,《半月谈》刊登了《江苏太仓:用好外资的门道》《再建一个德国中心——江苏太仓德资企业的中国选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太仓市举办的中德投资并购(太仓)论坛活动、《朝闻天下》报道《江苏太仓:深化中德两国经济合作》,《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执着太仓,“小而强”沙场执牛耳》,《苏州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德国中心落户太仓 助推4.0“风口”智能制造》。新华社手机政务通、新华网分别通过专题特刊和头条报道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与探讨。《中国县域经济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头版头条报道了太仓200家德企扎根的背后故事《从为投资服务到为生活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及外国媒体上,共刊登涉及太仓中德合作报道近400篇。
2.围绕主题活动,推介城市形象
每年举办的“德国太仓日”“太仓啤酒节”等活动,已成为展示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太仓对外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围绕太仓中德工业设计周系列活动、德国工商总会在太仓正式设立办事处、中德学生互访活动、德企在中国设立第一家智障人工厂、中德(太仓)合作成果展示馆投入运行、“一带一路”和中德合作对话会等合作交流成果,太仓市加大新闻报道力度,组织主流媒体刊发报道,提升“德企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仓作为中国参展团唯一地方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太仓元素”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取得良好的外宣效果。《南德意志报》等德国主流媒体都对太仓中德合作情况做了形式多样的报道。此外,积极对接德企,发掘企业自身的活动亮点,策划了全球第八家德国中心在太仓设立新闻发布会、第一家在太仓德企扩建新厂房落成记者见面会等活动,也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努力通过对外宣传活动让在太仓的德企受益。
3.深挖人物故事,促进相互交流
中德合作主角是两国人民。太仓始终将讲好中德合作中的百姓故事作为外宣的重点。启动重点外宣项目“太仓:你我他的精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为挖掘老外的“太仓梦”和“中国人眼中的德国”,促进中德普通民众彼此了解。中新社、中国日报报道了以斯坦姆博士在太仓发展的故事,全景展示了中德合作20多年的历程。人民网、中新社专访德国小伙杨新,《新海丝人:太仓外国人近500名 德企帅哥成“中国通”》《杨新:见证中德合作黄金十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杨新:别再叫我老外了,我是太仓人》。新华网采写德国人在太仓的系列新闻《爱上这座城,因为她像故乡》《太仓:我们在这里很好》《中德友人把酒话情谊》。《中国新闻周刊》专访德国西餐厅的中国老板家庭,讲述在太仓创业经历的微信《世界那么大,幸好我决定去太仓看看》点击量超过7.1万人次。
4.开拓媒介平台,扩大海外影响
与《中国日报》合作,在苏州各区县率先建立英文网站——魅力太仓英文网站,现已成为太仓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国际宣传的主要窗口。通过该网站为外国读者提供关于太仓的最新资讯,推介太仓的基本信息和各类服务信息。据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网站共发稿件538篇,点击量约为1199.75万人次,日均访问量约为219387人次。利用2015年苏州举办世乒赛的良机,邀请外籍记者来太仓采访,在《中国日报》刊发两个专版。结合“现代田园城 美丽金太仓”的城市形象品牌,每年制作《太仓概览(中英文版)》、城市形象宣传片(德语版)、《太仓交通旅游图(中英文版)》等系列外宣品。积极拓展海外媒介资源,在德国明斯特电视台策划并播放了“江海捧出金太仓”“爱·太仓”“我们在这里很好(德文版)”3部宣传片,时长近100分钟。借助侨务平台,开通了《太仓特写》微信订阅号,每周发布太仓文化生活专题深度资讯。继续开展与海外华文媒体、华人作家的合作,在新西兰《华页》、泰国《中华日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媒体刊发宣传太仓的专题文章,在美国《世界名人网》开设太仓资讯专栏并发布专题网页30余个。
三、启示和思考
太仓市在中德合作外宣工作中,牢牢把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原则,以宏观思路和全球化的视野,运用全媒体传播理念,多维度打造中德合作品牌,在国内外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力营造了中德合作良好的舆论环境。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些传播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存在中式思维,未能与德国大众处在同一“频道”,传播效果要打折扣;二是传播内容集中在经济领域成果展示,有时难免生硬;三是传播平台主要集中在国内媒体,在德国本国的传播渠道不多,“太仓声音”走出去的机会仍较少;四是与外国媒体记者互动较少,彼此有待进一步了解。
未来太仓的中德合作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经济延伸到了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新的传播平台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这些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一是利用好与高校合作的平台,开展中德两国跨文化的沟通交流方式研究,争取在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更加贴近德国民众,使太仓故事在德国愿意听、听得懂。二是对德外宣重点聚焦娄东传统文化、中德两国民间交流活动、德国人在太仓工作生活的精彩故事等。三是加强与德国主流媒体与当地华文媒体的沟通,在德国建立畅通的媒体传播渠道,同时适时争取机会,邀请德国主流媒体与当地华文媒体的记者来太仓采访。四是加强魅力太仓英文网站的管理运营,适时推出德文版。
◆点评:
太仓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国际化程度不高,对外传播是从无到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从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落户太仓,到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授予太仓“中德企业合作示范基地”称号,目前已有230多家德国企业落户太仓。德国制造业在太仓的落地开花,为我们做好对外宣传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从经贸活动、文化交流到教育合作,太仓成为中德合作的成功典范。对外宣传报道的方式不断创新,德国人在太仓创业宜居的故事精彩生动,太仓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有效提升。这些年的宣传报道,更多的是让生活在中国的德国人了解太仓,请进来的多。对于走出去,在德国讲好太仓故事,太仓还缺乏经验和渠道,需要积极探索,跨越文化传统的差异,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