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认为,区别与联系统一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创新也是如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其前提就是要从二者的本质要求出发,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明确社会管理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社会管理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1]管理是人类解决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手段。从词源上来说,社会管理来源于英文“social administration”,主要是指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和满足公众需要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在西方国家,社会管理往往与社会政策紧密相连,是指社会政策向社会服务转化的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将社会政策转化落实为具体的社会服务措施,满足了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成为减少社会疏离、维系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我国,社会管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而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出现的。学术界对社会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李培林将社会管理等同于政府管理,认为社会管理就是政府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发展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服务和控制的过程[3];政治学学者何增科则突出强调了社会管理的“治理”色彩,认为社会管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综合学术界对社会管理的不同理解,我们认为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是主体的多元性。社会管理区别于政府管理的主要特征就在于管理主体。传统的政府管理是政府在唱“独角戏”,公众是被动的管理对象。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单靠政府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群众团体和社会公众的合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格局。
二是客体的多变性。一方面,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社会管理客体的动态性和变动性,例如,环境保护等过去不曾出现的问题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多样化态势也使得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加大了社会管理难度。
三是手段的多样性。总体而言,社会管理的方式可以分为硬性管理方式和软性管理方式。所谓硬性管理方式就是以国家垄断的权力手段为后盾,以行政、法律、制度等手段来实现管理目标;而软性管理则是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以说服教育的方式来引导、感化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现代社会管理方式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强调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四是目标的多重性。一方面,社会管理系统包含着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社会道德等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自身的目标;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在目的上体现着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社会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社会管理必须把公共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社会管理又反映了特定统治阶级的社会意志。
社会管理虽然某种程度上是个“舶来品”,但是最近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再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社会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以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社会管理的最根本出发点,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作为社会管理的目标,重点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4]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上述论述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对我国社会管理的目标、定位、出发点、途径和措施做了明确而深刻的阐释,为我国今后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国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发展、演进具有全域性和历时性。[5]作为一门学科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融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学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政治教育,有的学者认为是二者的统一,也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突出政治内容和要求的思想教育形式,还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思想品德与心理教育的综合实践等。但是不论以上观点的分歧与差异有多大,关键还在于正因为存在对思想与政治的内涵及关系的不同理解,不同时代和社会、不同阶级和国家的人们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张耀灿先生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新的实践基础和认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众与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构建的社会实践活动”[6]。我们认为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较好地反映了现代化、时代化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和主体性、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属人性本质。[7]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时,有两点是应当特别注意的,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目的是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符合政治体系和社会系统要求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是解决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要求与实际水准之间的矛盾。这个目标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中才能实现,因此,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正是强调了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主体和个体都是人,都只有在人与人的互动中才能实现。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目的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和时代环境,并在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互动中,对人们的思想、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一个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共同奋斗。所以,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思想问题和普遍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要任务,各种教育主体根据多元化的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道德养成和发展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思想教育和思想转化工作,目的在于使各阶层形成符合国家、社会和群众根本利益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决定了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是广泛的群众性。一方面,任何地区、行业、单位和部门的干部群众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产生思想问题和思想矛盾,因而,凡是有人民群众的地方都需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群众性;另一方面,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体现群众性,思想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作为历史主体的群众的广泛参与。
二是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与公民关系的一种具体反映,它体现了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对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历史任务、时代主题和社会需求不一样,人民的精神风貌、思想状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群众思想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新中国前30年的鲜明对比,折射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
三是丰富的多样性。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基础、政治素养、文化习俗、心理认知、思想状态、利益需求都有很大差别,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方法的多样性。党、政、社、群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法、心理疏导法等多种方法群策群力,做好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是明确的长期性。人的思想问题是最为复杂的,思想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种原因导致的,同样,思想问题和思想矛盾的解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另外,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广大群众的思想状态呈现出很多二元悖反的态势,例如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是道德素养的滑坡,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对此我们要树立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经常抓、反复抓和长期抓的思想。
二、社会管理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
从内涵和本质上来看,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社会价值。但是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说到底最根本的还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因此,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社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程度不断加强,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就为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第一,属性不同。社会管理本质上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具有公共性、服务性的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则是一种宣传教育工作的范畴,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色彩。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意识形态灌输而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但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具和途径的本质色彩并未随着其他功能的凸显而改变或者弱化,反而在一定条件下还得到了某种形式的强化。相比之下,社会管理的教育引导功能较为弱化,它更加注重的是对社会活动中的人进行制度规约与行为调控。诚然,社会管理也涉及对客体思想和心理的把握、引导和调控,客观上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这种作用往往是附属性的,其根本的立足点仍在于通过规则和制度来谋求对社会的整合。
第二,内容不同。社会管理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通过多元化主体的参与来构建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社会制度和规范、提供满足最大多数成员需求的社会公共服务,来协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管理的实践内容说到底是确保人们对刚性社会制度规范和柔性社会理念的遵循,并根据这些制度规范和理念,执行社会赋予个人的角色期待、职责使命。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是人,涉及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强调“通过提高人们价值认知与觉悟水平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以提升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质量,以激发人从事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挖掘人潜在的能力和素质”[8]。这种出发点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是使人认同、接受和践行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所期待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体系。
第三,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解决人们思想意识等精神层面的问题,其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宣传教育的方法,倡导用理论来武装人、用知识来说服人、用艺术来感染人、用人格来激励人、用事实来教育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价值澄清法、社会团体法、心理疏导法、榜样激励法等。社会管理重在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解决多元社会背景下不同地区、阶层、群体之间利益、行为的矛盾冲突,其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制度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解决。它主张用法律等硬性制度和思想文化等柔性方法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会政策过程、健全社会组织、扩大公众参与等途径来创新社会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工作,社会管理既包括对人的管理,也包括对物的管理,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二者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们在活动主体、活动对象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趋同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首先,理论基础的同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人、转变人思想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使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做多变量的考察,从多角度探讨人的思想行为问题。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又要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而社会管理是通过运用计划、沟通、协调、控制、指导等手段使社会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的过程。[9]这一过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管理领域和手段运用上都体现出很强的复杂性和交互性。因此,社会管理既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一般科学理论的指导,又需要教育学、心理学、人学、系统论、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的支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在理论基础上体现出高度的同源性。
其次,工作内容的交融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非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简单的教育关系。要实现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有效地传递到教育对象的头脑中,使其真正内化并最终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必须注重思想理论的调查分析、决策的制定实施以及评估、教育环境的优化等工作,从而实现对教育全过程的有效调控,而这些恰恰属于管理的范畴。这说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着管理的因子,而社会管理同样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这是因为社会管理既有对物的管理,又有对人的管理;既有对经济政治的管理,也有对人思想观念的管理等。虽然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但在社会管理庞大的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制定、过程的实施、效果的评估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社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两者在工作内容上呈现相互交融的特点。
再次,工作方式的互补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方式上主要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说服教育、理论教育为主,注重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双向沟通和情感互动,强调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能够增强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完整实现,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理论说教,必须广泛借助社会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方式来达到对教育内容的合理安排、教育过程的合理调控和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有效规范。在必要的时候,严格的管理不仅不会削弱理论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帮助教育对象提高组织纪律性,自觉约束自身的不良言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既有刚性的管理,又有柔性的管理。刚性管理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依靠组织的权威、权力的影响和制度的制约来实现社会治理;柔性管理则强调通过舆论引导、思想道德教育等方式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影响社会行为,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相对于规范性强、易操作、见效快的刚性社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严密的逻辑性、沟通的双向性更能有效直达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最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人的实践活动,其工作目标主要是通过解决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人们实际的思想水平之间的矛盾,促进教育对象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社会管理则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为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客观上又推动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10]可见,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